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發現,溝通在我們正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了。特別是一些商務活動中,溝通不好,會產生誤解,造成障礙,從而失去很多的機會,造成一些遺憾。而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情形就更為普遍了。
我們在惋惜溝通失敗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講求技巧,以為方法適當,技巧不好會造成溝通不良。其實,更重要的是在于對溝通的理解,以及溝通時的態度。任何時候,任何事物的溝通,都是雙方面的,是相互心與心的撞擊,是相互的包容與接納。否則,一廂情愿,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強人所難的被動溝通,注定是要失敗的。而在商務活動中,更應是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才能達成。也只有這樣,才會你有我有,你要我要,獲得“雙贏”的效果。
就溝通的本質來說,應該是一種建立共識,分享成果的過程。而溝通的過程,應當是一種文化交流的過程。專家們講,溝通應是在最初的1分鐘內的相互接納。而從文化意義來說,又與溝通者的個人修養、文化水準、態度有密切的關系。我以一名英語學習者,在不同場合充當翻譯員,特別在公司商務活動中,努力宣傳公司中、推介產品。而在這些過程中,常常迫感溝通的重要,及自己對于不同文化了解的欠缺,不斷感受到溝通的文化特征。而作為管理者,無論上行溝通,下行溝通,或平行溝通,都應是真誠、公平。正如《中庸》所言,“至誠如神”,感天地,泣鬼神,靠的是人的熱忱。
近年,我常去國外參展,不同膚色發色的人幾乎都講英語,溝通就顯得格外困難與重要。在業務洽談中,我同他們談歷史,談名人,上至總統要員,下至奇聞趣事。同法國人談凱旋門、拿破侖,同埃及人談金字塔,并同中國的長城作比較。在一家大陸電視臺采訪他們時,我為一對意大利夫婦的作翻譯,并同他們談達·芬奇,詢問他們對中國的看法;給一位英國女士作譯員,談論愛的使者戴安娜……這樣,大家交流思想,傳播文化,都有一種輕松親切感,拉近了距離,最終還做成了生意。
溝通,以語言為橋梁,以情感為紐帶,以文化為核心,過去的偉大輝煌,今天的文明繁榮,處處都充滿文化的氣息。文化的交流,心的撞擊,心的共鳴,沒有的心靈的障礙,才是一種快樂,一種分享,一種希望。正如一首詩所寫的:
推倒橫亙的心墻
心與心的對唱
打開門窗
我聽到滾滾的春雷 在響……
職場貼士:無論是在何種社交場合,想擴展人際關系的第一課就是要學會自我介紹。要設法出奇制勝。讓對方牢牢地記得你,而且是記得正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