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回想你和員工上一次談話的情形。在聽員工說話時,你在做什么?是仔細聆聽,還是聽而不聞?在對員工說話時,他們又在做什么?是聽得津津有味,還是昏昏欲睡?
主管和員工溝通時的小細節,會影響員工對主管、公司以及工作的想法。通常,員工會從主管和他們的溝通中找尋蛛絲馬跡。他們很注意主管說了什么,以及沒說什么。他們也很在意主管的聆聽能力,以及他們關心員工的程度。如果主管疏忽了一些小細節,會成為和員工溝通的致命傷。
《企業利潤》(Bottom Line/Business)雜志報導,當員工和主管有良好的溝通時,員工會比較樂在工作,而且生產力會比較高。好的溝通首重聆聽技巧,再來是表達能力。在聆聽方面,常見的致命傷有四種:
致命傷一:聽而不聞。員工在意的不是主管聽到了多少,而是主管聽進了多少。如果主管沒有真心聆聽員工所說的話,員工會覺得主管根本不在乎他們,他們也會變得不在乎主管或主管所說的話。如此一來,便形成了溝通上的惡性循環。
致命傷二:先說再聽。當員工有了問題時,很多主管會把員工找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并且指示他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該員工很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特別警告,所以他會變得有防御心,對主管的要求產生敵意。
■改進之道:主管可以用聊天的方式開頭,例如:「最近工作如何?哪些部份做得比較順利?哪些部份做得比較不順利?」把先說再聽的情形轉為先聽再說。這樣等于邀請員工分享他對工作的想法,同時也預為主管要說的話鋪路,營造出比較自然的談話氣氛。
致命傷三:雞同鴨講。不論說話的人是主管或是員工,聽話的一方不一定能接收到正確的訊息。為了避免產生誤解,當員工在說話時,主管除了仔細聆聽外,也要簡單復述已經聽到的部份,以確定沒有聽錯員工的意思。這么做也可以讓員工知道,主管真的在乎他們的談話。
致命傷四:一心二用。如果主管在和員工談話時,一邊還在看電子郵件或做其它瑣事,員工會覺得他們不受重視。而且因為主管心不在焉,員工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來傳達想法。
■改進之道:當主管需要和員工談話時,可以事先約好,并且先確定談話時間,以及大致會進行多久。如此可以讓雙方認真看待談話,而非只是可有可無的閑聊。
在表達關心方面,常見的致命傷有三種:
致命傷一:說太少。有些主管把話都往心里放,很少加入辦公室里的閑聊,也很少向員工提及公司的狀況。尤其是當營運情況不良時,他們更少和員工溝通。當員工無法從主管那里得到任何信息時,他們會以自己的推測或聽來的謠言揣想真實的情況。通常這種揣想會丑化實情。
■改進之道:當公司出現問題時,主管要集合員工,把問題攤開來說。告知員工公司目前實行的解決方法,并讓員工有表達看法及提供建議的機會。
致命傷二:說太多。有些主管只是不斷地說,從來不管員工的反應。這種主管不僅無法學到任何事情,而且員工在面對這種無止境的演講時,通常會覺得興味索然。
■改進之道:如果是一對一的情形,主管要做到先聽再說。如果是召開會議,主管一開始要先簡述召開會議的目的,然后把八○?的會議時間,都花在聆聽員工對會議主題的看法上。在會議結束前,簡短地總結所聽到的意見,告訴員工公司預備采取的因應措施,并且謝謝他們提供意見。
致命傷三:找錯說話對象。許多主管會把甲員工的問題告訴乙員工,希望能得到一些內幕消息。一開始,被詢問的員工可能會因為成為上司的「密友」而很高興,然而最終員工會害怕自己也成為上司和其它同事的談論對象,造成員工間彼此猜疑。
■改進之道:如果員工有問題,主管可以直接找員工談。如果主管需要客觀的意見,他可以和該員工的直屬上司討論,甚至和在其它公司中當主管的朋友討論,千萬不要和甲員工談論乙員工的問題。
職場貼士:安排事情先后順序的一個方法是把要做的事情列成單子。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前20項工作簡要地寫下來,并在這一天當中,反復看幾遍這個單子。完成單子上的各項任務的最好方法是給每項工作留出一個專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