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諺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又有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類以其卓越的智慧登上了月球,但是,人類有時還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 。做事根本的還是要先學會做人,既要做一個智者,又要做一個明者,在能在人際溝通中,使我們的各項事業達到“雙贏”的結果。這里重點講述如何認識自己。
我們認識自己從哪里開始起步呢?
第一,SWOT(態勢)分析。現代心理學認為,人開始認識自己,最基本的是要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即我們通常說的SWOT(態勢)分析方法。(所謂SWOT(態勢)分析,指把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優勢(Strengths)、弱勢因素(Weaknesses)、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脅因素(Theats),通過調查羅列出來,并依照一段的次序按矩陣形式排列起來,然后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或對策。)
(1)我們在人際溝通中通常是通過優勢給對方于“我是對你有幫助的”和“我是有價值的”心理暗示,從而贏得對方的肯定,使得溝通順利開展。認識自己的優勢就是為了更好把握溝通的機會和展開溝通。
(2)弱勢通常是我們在人際溝通中導致失敗的致命因素。所以我們在人際溝通中一方面要較好的發揮優勢,一方面我們還要不斷的規避弱勢和克服弱勢,把弱勢淡化或轉化成優勢。
(3)人的成功主要由知識、技巧、機遇三大因素決定。“機會只給予那些有準備的人。”所以我們除了具備過硬和更多的知識,擅于把握有效溝通等技巧,還要能夠發現機會和把握機會。
(4)“人無遠濾,必有近憂”。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在正式開始一項事情之前,我們都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未雨綢繆,才能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受到的威脅和挑戰,使得事情順利開展,而不是半途而廢。
第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了自己的優勢和弱勢以后,我們需要做的是問自己適合做什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是一系列與工作相關的因素和活動,包括職位、報酬等,這些將幫助我們個人改善工作能力,走向成功,實現自我價值;而職業生涯設計就是一個人通過分析和確定自身的知識、技能、興趣、動機、態度等個人特征,以及可以獲得的選擇和機遇后,設立職業生涯目標,制定達成這些目標的行動計劃的深思熟慮的過程。)(1)選擇行業和企業。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行業以后,我們要選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公司,進而根據自身的特點設計合適的職位。(2) 選擇居住的城市,是選擇自己的家鄉還是去自己心怡已久的沿海開放城市?年輕也是一種資本,為了個人更好的發展前途,最好是選擇背井離鄉到沿海經濟和文化發達的開放城市對于個人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我們如果在一個地方長大后來又在這個地方念書,在這個城市里長期的呆下去,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必然是有限的。(3)目標管理。在最近的1-5年內,我們不僅要為自己訂立可行性的長期目標,更要為自己訂立短期的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有動力和方向,進而考慮如何實施和執行的問題。
職場貼士:職位新解:總是在裁人,簡稱“總裁”;老是板著臉,簡稱“老板”;總想監視你,簡稱“總監”;經常沒道理,簡稱“經理”;讓領導秘密舒服,簡稱“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