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仰嚴重缺失的當今社會,在極度呼喚誠信的今天,很多老板都期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忠誠的職業經理人。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忠誠的人,但是很多人的忠誠卻只是停留在公司忠誠和企業忠誠層面。
所謂的公司忠誠或者說企業忠誠,就是說對于企業對于老板的一種忠誠,一種認可,一種歸屬。這當然比那些不講誠信,品質有瑕疵的人要好很多。
但是這些都是不夠的,對于職業經理人而言,最關鍵的是職業忠誠。當一個人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技巧,勝任目前和將要承擔的崗位職責的時候,其實對于一個公司,遠遠超出僅僅簡單的忠誠度了。
前面的企業忠誠或者公司忠誠,那是在建立在企業本位的說法。也就是說當這個人離開企業以后,這種忠誠也就不復存在。典型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樣的例子在社會上我們見的太多,最早的彩電業最著名的一位強人,在企業的時候,呼風
喚雨,為企業創造了極大的經濟價值,直接促成了企業的騰飛,但是當他離開的時候,卻為這個企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還有很多人,在企業的時候,能夠忠于職守,盡力盡責,可是一旦離開企業,帶走企業的骨干力量和客戶資源,甚至自立門戶,直接和原公司競爭。這樣的忠誠的潛在危機對于企業而言都是威脅極大的。
職業忠誠,是對于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真負責態度及愿意為此獻身的精神。這種奉獻精神是發自內心的,自發的,毫無功利色彩的。既然是為職業而奉獻,就少了很多的作秀成分,比如加班,企業忠誠的人,他的加班是加給老板和同事看的,他的任何努力都需要得到同事的認知和認可,而職業忠誠所付出的努力都是自己看的,是為了把事情做的更好,他的加班,他的努力,他的奉獻全部是從個人的品質出發。
比如有的人。他的忠誠主要是針對老板,比如士為知己者死。能得到老板的賞識,或者能得到領導的賞識,那么自然要“為領導做好事情”。這當然沒有什么錯,但是有一個問題是,領導對的,這樣做沒有問題,但是領導也錯了呢?所以,企業忠誠,更多的是“對人”,而職業忠誠更多的是“對事”。
職業忠誠,把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職業素養作為長期不懈的追求。通過自己的提升來達到幫助所服務的企業提升業績的目的。秉承“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品質,走好自己職業生涯的每一步,做好職業生涯的每件事。不拿自己經歷的企業的成果作為自己下一步的墊腳石,在每一個階段都懂得“舍得”的精髓。那些出賣企業機密,出賣企業網絡的人絲毫沒有職業忠誠。在某種意義上,職業忠誠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的忠誠,對自己的忠誠要求對于所有服務的企業有一個令人滿意的交代。這種交代也是對自己的交代。很多時候,是不是可以捫心自問,每個人素偶經歷的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你愿意,老板是不是還能接受你的回歸。這個時候,不要談什么“好馬不吃回頭草”,而是,是否,有這樣的機會與可能。如果有,不論回歸如否,都恭喜一下,你在職業忠誠的路上行進,你的職業道路也會越來越寬。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wgaoming@163
除“天命”外,即便到了今天,也仍舊是沒有人能斗得過“天運”的。盡管“天運”聯系于“天道”這個大環境,但再不佳的惡劣環境,也總有許多走“狗屎運”的人。事物的發展,必需和“天命”聯系起來;但有的時候,就某些人或事而言,“天命”不僅不制約他們的“天運”,反而是很好的機緣。可能有些人認為,這些說起來或許具有偶然性。但殊不知,其間也有著必然的規律:你只能走在自己特有的軌跡上,無論你如何折騰,最終你都得走上這條路,而不是那條路;而且,這條路上在適合你的同時,也對你產生限制,仍舊都是你無法改變的……
伍子胥為什么只選擇去了吳國,而不是其他國家?這好比,管仲最后還是要“背主”歸降了齊桓公,這是為什么呢?
伍子胥并不例外,除了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之外,他處在吳楚戰爭連年不斷的歷史時期。他之所以要遠奔東方吳國,而不是北逃至秦晉呢?這當然是有大環境原因的,吳楚戰爭一般都是由吳國發起的,吳國君王在夫差之前,都是具有戰國稱霸的遠大抱負的;而楚國當時的富庶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楚文化價值觀:不思進取的守業和驕奢淫逸的生活。
伍子胥盡管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通過這條路既實現了個人抱負,也成就了高級職業經理人的業績。但是,他也注定受到這條路的制約和限制,直到悲慘死去,也沒有預先看清自己真實的命運。從私人的角度比較,他遠沒有管仲“命”好!
今天的人們可能都或多或少地認同一點:吳越之地好利。既是“好利”,必因“貪欲”而“忘義”。此是不變的人之本性。“好利”并非是簡單的說法,“好利”必有“利生處”,自然也就有了“貪生處”。“利生處”即是指生產“利”的地方,正道譬如興農業或辦工廠,反道譬如戰爭掠奪或雞鳴狗盜等等;“貪生處”即是指生活方面存在“貪”的缺陷,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狡兔盡走狗烹”等等,當然也是包括“貪生”則“怕死”的。
如果說闔閭僅為一己之私利的話,那么,伍子胥薦舉人才就有助紂為虐和報私仇之嫌。薦舉專諸刺殺當時國君,而讓闔閭即位;薦舉孫武侵略祖國,而報殺父之仇;薦舉要離臥底殺慶忌,幫助闔閭排除異己……但是,前面講過,吳楚之戰是“天道”使然,戰爭并不因某個人或一些人而可以逆轉,這說明當時事物的矛盾已經處于弦上,吳不敗楚,楚也必敗于其他國家。既然大趨勢是不可改變的,因此,也就是說,伍子胥凡此多種舉動并不能影響其幫助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此其為社會之“天運”。
不過,我們更要了解個人的“天運”如何。
說伍子胥,必要說另外三個人:
一是闔閭。此君并非善類,但總有大量高志。初時,伍子胥被薦舉至王僚,他左右瞎說,弄得伍子胥到底不被重用,但他瞎說是為深謀遠慮之私故:他要倚重伍子胥。他確實是有眼光的,伍子胥出謀劃策,薦舉人才,幫助他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計劃。但他到底不是善類,不僅時常心存疑慮,攻打楚國,不敢全信伍子胥這些外國人,但伍子胥果真是專事之才,及時舉薦了吳國人孫武;楚國功敗垂成之后,他居然帶頭組織和縱使部下宣淫楚宮女屬,更不聽孫武諫言,合著伍子胥毀滅楚國宗廟,任由伍子胥掘墓鞭尸;后更有因驕縱女兒拒食“殘羹”自殺后,他竟借掘地道之名坑殺民眾行殉葬之實……難道不就直接說明,日后楚國必有申包胥借兵復國,闔閭也遭其子如楚的殊途同歸嗎?!
二是伯?骸4司?彩怯脅拍苤?耍??鼗誠琳??運教襖貳U??劍河心芰Φ娜耍?灤懈擼?蛟旄8?噯耍揮心芰Φ娜耍?灤脅睿?蛑祿鲇諫緇帷G姨?樗擔翰?撼霰莢諭猓?盼樵幣嚴雜糜諼猓?吮嘉猓?融宋樵薄T庇脛?嘍遠???煲??劂獺4蠓蟣煥胨轎視諼樵痹唬骸白雍渭???漢酰俊痹痹唬骸拔嶂?拐??和??柙疲骸??蠶嗔???竅嗑取!??柚?瘢?嗨娑??諱?輪???蚋淳懔鰲W雍喂盅桑俊北煥朐唬骸白蛹?渫猓?醇?淠諞病N峁?褐??耍?ナ踴⒉劍?湫蘊柏??üΧ?蒙保?豢汕捉?H糝賾彌??匚?永邸!蔽樵輩灰暈?唬?煊氬?壕閌攣饌酢:筧寺郾煥爰仁段樵敝?停?質恫?褐???嬪襝嘁病T輩恍牌溲裕?穹翹煸眨
三是夫差。此君是個性情中人,除了無遠大抱負,又偏偏是個耳朵根軟的自負者。其專寵西施,即是專任伯?海黃浞湃喂醇??詞欠胖鷂樽玉恪F??本治幢厙邐?帽媯?接杏⑿勰┞貳1熱縊擔?樽玉闕裳圓還ソ????餛?ぃ喚ㄑ隕憊醇???饌跗?惶?7蠆鈑?切湃尾齔跡?購統?躋桓齙灤校?ǔ櫨趾蒙?W慵??蠆釷Ч?腦滌桑?幢厥瞧涓搞劂炭梢醞訓酶上檔模?浼湟??慫?降囊宦齟?小
伍子胥身邊的其他人呢?其實也是良材輩出。但囿于大局勢中的一個打工仔,有時候想做點什么,除了不停提醒老板外,即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有所為。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被離的警示之語不引起重視,日后釀成成為伍子胥自取滅亡的禍星。當然,也可能是伍子胥對吳王用伯?閡彩俏弈芪?Φ模?饌蹺幢夭皇且?腋鋈死辭V莆樽玉恪
但伍子胥對孫武曾講過的一句話,卻只是聽取了表面的意思,沒有見好就收,說不定可以安享晚年。到底是沒有善終,不能不深為憾之。書說:
闔閭怒越之不同于伐楚,復謀伐越。孫武諫曰:“今年歲星在越,伐之不利!”闔閭不聽,遂伐越,敗越兵于??李,大掠而還。孫武私謂伍員曰:“四十年之后,越強而吳盡矣!”伍員默記其言,此闔閭五年事也。
我們沒有必要做事后諸葛,但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更要了解自身局限的首要問題就是個人經歷:人的過去,和人的出生一樣,都是不可改變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走好現在的和未來的每一步,同時對所有言行要敢于自作自受。
同樣的,人有私權永遠是不幸的。可能很多人未必認同這個觀點。但古往今來,眾多事件都證明了此語的深邃和永恒,是為“天道”誡言。以“王道”行天下者,如吳王、楚王等等諸王,都興亦“王道”、“敗亦王道”;以才能權傾朝野者,如伍子胥、費無極者等等諸官,都起于功名、終于功名。
這些,都無法脫離“天道”的軌跡。
但是,“天道”滄桑,“天步艱難”。如終生追求規范管理的孔夫子,處于當時時局的大環境,亦不過“茫茫然如喪家之狗”……如伍子胥者,雖司馬遷同情而批曰“棄小義,雪大恥,名垂于后世”,但到底沒有好下場。其他如楚公子勝這樣的人,雖有大恥,而無堅韌隱忍和好的籌策,終難以有大作為,反誤了卿卿性命,至今豈止萬千!
即便如此,那些過往的帝王將相呢?大多都是無法脫離“天道”規律的:今天你家強、他家弱,明天你家弱、他家強;今天你是楚國亡國君,明天你是吳國喪邦人。他們強弱成敗的理由和表現,大致都是相同的。
功名的意義真的就有多大的價值呢?就普通人的生活而言,不若老莊豁達,而達觀書言于今生;斗過是非者,你不做老板,就不如學習孫子歸隱、范蠡泛舟,惟有隱姓埋名和茍且度日,其余都是取禍之道……
“天道”方才說:唯有危機才有變革,唯有變革才有良材,唯有成為老板才有良材的光輝之路。
參考資料見于《史記》等歷史書籍。
職場貼士:壓力過大:壓力過大時應尋求主管協助,不要試圖一人承擔所有壓力,同時在壓力到來時,也要主動尋求心理援助,如采用與朋友傾訴交流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