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出頭”,有這樣一種普遍現象:小學時老師提問,小學生們把手舉老高爭著回答,在后面的怕老師注意不到他,甚至還站起來搶答;中學時回答老師的提問,一般都舉手等老師提問,搶答的已鮮見了;再大了到大學再到社會,參加演講培訓課或者錄制節目,需回答主持人提問時,也就20%左右的人“出頭”,很難找到像小時候那樣人人踴躍回答的場景了。
“出頭”在成年人中,好像已變成很難的一件事,我們中有很多人,已漸漸沒有了“赤子之心”,慢慢消失掉了銳氣,什么事情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不同意,沒有任何觀點,對待任何事情采取“瑞士外交”:中立!不參與。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局外人”,也就是“人生看客”。 “人生看客”一般有“看客心理”:面對事件像看一場戲一般,一切跟他無關。他的特長是無論什么事都是“干我屁事?”,然后指望著別人去貢獻去投入,他所做的只是評判,是馬后炮,是事后的指指點點,當結果沒他的份兒時,他更多的還有抱怨。這種人的結果很慘,因為他事事不參與,所以事事的結果與成功都與他無關,最后變成無論是在團隊還是社會,這種人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成為活著的“隱形人”。 我們中號稱“性格內斂含蓄”的很多人多少年來重復這樣的悲劇,在“不出頭”的陰影下抹去了人生價值。
人生不能當縮頭烏龜,我們活著不能當人生看客。這是一個火熱的年代,我們趕上了市場經濟慢慢走向成熟的好年華,需要人人有朝氣,個個爭鋒頭,在這個公開競技的平臺上展現自己。克服這種“看客”就是不要當局外人,把自己參與進去,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出頭”。出頭就是使自己的赤子之心常存,這種“可持續”是人生一種寶貴的資源,今天是你出頭,明天還是你,后天肯定還是你,因為你要上進,所以不停地變化,你自己知道今天出頭給大家一副新面孔,明天還是一個長進的新面孔,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新氣象。每天變化一點點,成長就會量變到質變,最后你的“出頭”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從小一看,到老一半,讓我們保持赤子之心,回歸赤子之心,讓出頭成為一種習慣,不僅使自己蒸蒸日上,團隊也會因為你的朝氣而生機勃勃。
職場貼士:聽音樂、閱讀書報是增長知識和樂趣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