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老板召開員工大會,他一開口,我就感覺不對味兒,因為老板講的是粵語,我聽不懂。但我心里聽懂了:老板已經不再重視我了,我也應有自知之明,該抽身隱退了。
幾年前,老板特地從廣州打電話到武漢,說他在很多報刊上看到過我的幽默作品,他的文化公司新接手了一本雜志,想改成幽默風格的,特請我去編這本雜志。
我尚在猶豫,老板又熱情地說:“你可以先到廣州來玩玩看看,路費由我出。”見老板這樣熱情大方,我就到了廣州。雖然公司的條件簡陋,但感覺老板待人和藹、誠心,我便答應留下來當編輯。
雜志初創,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又是獨自一人編一本雜志,只有使出渾身解數和拼命三郎的精神,所幸編的第一期雜志就一炮打響,發行了幾萬份。老板見我能編能寫,又能吃苦打拼,還結識全國許多作者,約來許多精彩的好稿,對我偏愛有加。因公司除我之外都是廣東人,老板特地在全體員工大會上規定,因為有我這個外省人才,公司一律要說普通話。
為了報答知遇之恩,我的工作也倍加努力。除了每期繼續親自撰寫重頭專題稿外,還建立了全國一流的幽默作者隊伍。所編輯的雜志在市場上越打越響,3年來,發行量從最初的2000份上升到10萬份,每年能為老板掙來上百萬元的錢。
就在雜志最紅火的今天,老板為什么講起了我聽不懂的粵語呢?聯系到近幾個月來,老板對我不再熱情而趨于平淡,我感覺得到老板不是忘了講普通話,而是別有意味。
從平常公司員工的言談和種種跡象中,我分析,由于老板對我的器重,加上我的工資在全公司是最高的,引起了其他員工的嫉妒,因而他們常在老板面前打我的小報告。記得有一次,公司會計就指著我給一個在報刊當編輯的作者的退稿信說:“你不要拿公司的信封自己投稿了!”還有就是老板在對我的長處司空見慣后,自然會發現我更多的缺點。最主要的是,老板會認為我所編的雜志在這3年中風格已經形成,在市場上已經創下了品牌,有了固定的訂戶和讀者,現在即使換一個編輯,照樣不會影響發行。
老板在上面講粵語,我卻在下面讀懂了老板內心的語言。一散會,我就向老板辭了職。
辭職后的第二天早上,我買了一份報紙,正在看有關招聘的信息時,電話鈴響了。我拿起電話,是一個陌生人的聲音,說是一家文化公司的,有意聘用我,想請我去談談。
“你怎么知道我家的電話?”我很意外。
對方卻說:“我派車來接你,來了我會告訴你的!”到了那家公司,我才知道給我打電話的是這家公司的馬總經理,馬總告訴我,公司最近新接手了一本經營不下去的雜志。做了市場調查后,也準備改成幽默風格的。打聽到我正好從原來那家公司辭了職,所以特意聘請我主持編輯這本雜志。
馬總許諾給我的待遇不比原來的公司低,我見他對我十分器重,便答應下來,但也提了一個條件,說我是外省人,聽不懂粵語,為了方便工作,我來后,公司應該提倡講普通話。馬老板欣然同意,并且在第二天歡迎我的會上,向全體員工要求跟我講話時一定要用普通話。
我又重新走馬上任了,雖說這也是一本重新改刊的雜志,但正合我的口味,輕車熟路,熟悉市場和發行渠道,又有一幫久經合作的作者隊伍,很快,我接手的這本雜志又打開了局面。
馬總由此對我十分賞識,特地在新年那天,在一家五星級酒家設宴款待我,作陪的只有他的秘書。
那天我們都放開痛飲,漸漸地我不勝酒力,頭暈乎乎地斜靠在沙發上小歇。馬總和秘書顯然也喝多了,毫無顧忌地用粵語交談起來。漸漸地我覺得對他們說的粵語有些懂了,好像正在談論我。秘書恭維總經理,說他策劃我到公司很高明等等。聽著聽著,我漸漸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馬總為了能不露痕跡地挖我過來,收買了我原來公司的一個員工,讓他有意在公司散布我的種種劣跡……
職場貼士:處于立業期,充電計劃應側重于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看自己的下個目標崗位需要哪些方面的專業技能,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