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老百姓,對“跳槽”一詞真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跳了嗎?”往往成為許多都市白領見面時的問候語。“跳槽”的原義是說,牲口離開所在的槽頭到別的槽頭去吃食。現比喻人離開原來的工作,另謀高就。“跳槽”的目的是為了“吃”得更好,但也有可能比從前“吃”得更差。當發現“吃”得比從前差時,新的一輪“跳槽”便又在醞釀之中了。
由于受大學應屆畢業生尋找就業機會以及企業招聘集中在冬春季等因素影響,從11月下旬開始人才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跳槽高峰。有資料顯示,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是各類人才跳槽的“多發期”,大約有60%~70%的人才流動均發生在這一時段,并且已經呈現出了年復一年的周期性規律。
職業收入高低是促使人才跳槽和選擇新職業的第一原因,原來的工作薪水不高促使人才跳槽。個人能力得不到發揮,原來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或專業,難以得到晉升的機會,不喜歡上司或老板的為人等等,都使一些人才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其他諸如工作壓力太大、人際關系緊張、上司或老板對自己不夠重視等因素也是導致人才跳槽的原因。
人才跳槽為什么主要集中在歲末年初?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年底正是企業進行績效考核的關鍵時期,考核后企業要兌現獎懲,一年的分配方告一段落。而員工與企業的合約大多以年度為時段,年底合同到期,續簽也罷,跳槽也好,個人和公司都處于主動地位,完全可以進行重新選擇,兩不相欠。選擇在這個時候跳槽,對企業和個人而言都會損失最小。加之一些公司每年開春之際都要調整管理人員崗位,部門之間的大流動更是習以為常,此舉極容易造成人心惶惶,不少自認為不很得意或感覺晉升無望的人才便紛紛選擇跳槽。
對企業來說,人員過于穩定會使不稱職的員工寧可降職也要留在公司,從而影響公司的發展;適當的員工流動可以給公司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引入新觀念,增強公司的競爭能力。有人認為,員工流動率保持在5%至8%之間比較合理。員工跳槽是很正常的,企業留住人才比千方百計去別的企業挖人才更加重要。在歐美高GDP國家的企業里,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是怎樣留住人才。而在我們安徽,很多企業太不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在留住員工方面的投入十分不足。比如,很多公司的員工沒有交流的平臺,公司的信息缺乏透明度,員工很難參與決策,絕大多數公司沒有進行股權分配,員工很難將自己的命運與公司的長遠發展相結合,等等。人才流失嚴重,“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在所難免。現在,安徽及省城合肥都提出打造人才高地的戰略設想,記者認為,安徽應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更要創造好用人環境和培養人才的寬容環境。
職場貼士:跳槽忠告:跳槽前,仔細想想現在公司讓你留戀的地方,如福利,人際關系等,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有的企業 文化,融入其中,須經歷一定的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