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建中,亞洲最大空心玻璃磚產銷基地、山東德州晶華集團的當家人,本月初因患抑郁癥在家中自縊身亡。苗建中是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不然不會只用7年時間就把一個作坊式的小工廠變成了一個總資產36億元的民企集團。不過,苗建中的代價是否過于沉重?
在苗建中身上,我們清楚地看到一個企業家的健康與企業健康間的內在關系。企業的發展本來可以在質與量兩條道路上并行不悖,但是如果企業家和企業被種種市場的和非市場的因素逼迫著“不可收拾地擴張”,企業健康必然會遇到問題,企業健康出問題,企業家的壓力陡增,企業家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可能由此斷送。
到底是誰導致了苗建中的死亡?是疾病帶來的精神壓力,還是無情的市場競爭壓力;是苗建中自身的好大喜功,還是社會對于成功企業的苛刻要求。事實是企業家的發展擴張壓力來自方方面面。在苗建中的生存環境中,上面每一種因素都在或多或少地加速了悲劇的發生。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現在往往被迫背上太多的社會壓力,苗建中處事中庸,員工和政府關系力求處理完美,據悉在企業發展中,晶華集團收購了很多與主業不相關的項目,也許正是這種非經濟因素的收購為企業的不健康發展埋下了病根。
盲目擴張將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企業和企業家的能力可能被透支。苗建中的經營能力有目共睹,而且像許多企業家一樣苛求完美。但企業擴張遇到的資金、管理難題有時連最能干的企業家也會力所不逮,陷入不能把握的困境。銀行貸款過大、資金周轉困難等都將摧殘一個企業家的身體和精神。
盲目擴張將會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企業發展重規模不重質量。如果所有企業都計劃加大投入、做大規模,其結果將是競爭加劇,行業平均利潤下降,稍有閃失,就可能全盤皆輸。
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企業和企業家不再重復規模擴張的老路。其實,企業不僅有數量擴張一條路走,真正長久的企業往往都是那些保持足夠行業專注的企業,真正掙大錢的企業都是那些通過科技創新獲取高額利潤的企業。民營企業在考慮量的擴張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質的提升,適當增加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投入,更加注重打造產品和服務品牌。
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曾多次指出民營企業要重視質的提高,不要量的擴張。苗建中之死,應該成為那些仍在埋頭擴張規模民企的殷鑒。在苗建中身后,他的企業繼承者,已經準備在規模擴張的道路上回頭。這種以生命換來的教訓尤其值得珍惜。中國的企業家們,不要再重復“擴張死”了!
職場貼士: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