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忙了一年卻不知道自己在忙啥———這恐怕是不少患上“年關綜合癥”的白領們的共同心聲。在一家外資銀行工作的李先生抱怨說,一年來雖然應了那句“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頭鷹晚”的調侃,每天平均工作10個小時左右,可到年末做總結時一回想,卻實在想不起自己做過哪些拿得出手的工作,事業發展更是路途漫漫。
眼看著大學同學有的已經創業,跳槽的同事也得到升遷,更是又急又氣。年底將要到了,是否需要重新做個職業規劃,明年是否應該有個新的工作環境?
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管是出于職業發展考慮,還是對高薪的期望,或是想換個工作環境,優秀人才流向更有發展前途的單位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是,工作成就的取得、薪水的增加都要靠腳踏實地的打拼和經驗的長久積累。跳槽本身并不難,難的是在跳槽中如何使自己得到發展、得到提高。每換一次新的工作,都能讓自己更接近心中成功的目標,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跳槽。又到年關跳槽的高峰時節,不少白領已經蠢蠢欲動。跳槽,你準備好了嗎?
跳槽為了職業發展
較高的薪水、光明的發展前景、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些都有可能成為跳槽的原動力。幾年來,追逐高薪成為職場頻繁跳槽的最佳理由。然而,近一兩年來跳槽者的眾多理由當中,高薪所占的比重在逐年縮小。
人力資源專家告訴記者,與前幾年相比,現在的跳槽者更加理性,也更注重個人發展機遇和所在單位的前景。跳槽者對職業的選擇更加趨于理性,更加具有前瞻性。他們看重薪酬,但對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和才華的施展,以及所處環境的發展也同樣關注。目前中高級人才整體趨于年輕化,他們選擇跳槽的因素中工資已經不是主要成分,更多考慮的是企業文化及其所在平臺的發展情況。
張斌大學畢業后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做助理。做到第三年時有不少公司來聘請他,而且薪水開得很高,非常地誘人。但是,他都拒絕了。當時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這么好的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啦!去年年底,也就是他工作的第五年,張斌突然辭職了。大家又表示不理解,眼看就要發年終獎了,怎么選擇在這個時機辭職?
原來張斌接受了另一家公司的聘請,做了總經理,年收入翻了一番,達到100萬元之多。的確,工作中,會遇到很多選擇機會。在跳槽時,不僅考慮當下利益,更要考慮長遠發展。這個長遠發展,就是職業生涯規劃。
張斌告訴記者:“第三年,我覺得還沒有領會原先那家公司的精髓,只知道老板在業內很有聲望,有那么兩下子。但這兩下子的背后是什么,我還沒有弄明白,也沒有琢磨透。5年下來,一方面,我學到了老板的處事哲學;另一方面在原公司也已經面臨著職業天花板,所以一旦出現新的機會,我自然是義無反顧地選擇離開。一年下來,我在新公司表現得非常出色,公司的業績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俗話說: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用到跳槽上,三年不跳槽,跳了,就要把三年的損失補回來。職業發展中最可怕的就是禁不住外面的誘惑,只看到短期利益,忘了自己的職業取向。在職業理想和現實狀況的天平發生嚴重偏移時,本能地選擇了后者。殊不知,如果我們把它放到一生的職業天平來看,卻發現不但不能有利于職業的發展,而且和職業取向是完全相偏的或者是相違背的。到頭來,在外面無奈走了一圈后,還是回到了原來的職業起點,重新回歸自己的職業認知和規劃。而此時,往往又錯失了很多有利于職業積累的機會。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企業里,有不少離開的人又回流的原因所在。
當然,選擇同時是與耐得住寂寞、堅持住方向和對自己的自信聯系在一起。很多人在選擇了企業和老板后,在短期內不能快速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同時,看到許多朋友和同學都開始飛黃騰達,但判斷自己短期內等待和努力都不會有機會的時候,便萌生去意。殊不知,機會往往就在他離去之后就降臨。
職場貼士:消除“星期一綜合癥”,要做到在雙休日盡可能過得輕松愉快,不要與平時出現過大的反差,更要避免出現雙休日過度疲勞的狀態
下一篇:成功跳槽該是什么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跳槽絕不能用的四個理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