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者發現,他們只是在重復對方說過的話。請看例子:
拉里:我非常高興。
特德:你很快樂。
拉里:過山車是我的最愛。
特德:你最喜歡過山車。
拉里:但愿我們不用現在就走。
特德:你是想再多留一會兒。
這樣的重復是表面上對對方說話內容的理解。真正的積極傾聽要求你的結論是對方話語背后隱含的意思。
忽視或輕視對方的感受
1. 妻子:成天照顧孩子,感覺就像是沒完沒了的無聊工作。
丈夫:孩子們真的讓你很忙。
2. 瑪格麗特:我很失落。
珍妮特:你是有些不舒服吧?
很多人在積極傾聽的時候常常忽視或輕視對方的感情,仿佛沒有經他們認可的感情就會自己消失一樣。事實恰恰相反。未能認識到或充分認識到對方的內心感情,只會讓這些感情更加強烈,而自己表現出來的理解的態度會強化這種感情。
對非語言信息的積極“傾聽”
非語言信息常常比語言信息更加難以正確理解,因為同一個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傳達著完全不同的幾種意思。因此,最好通過下面三個步驟來檢驗你的理解是否正確:
1. 告訴對方你所看到和聽到的、借以得出自己結論的內容。
2. 試探性地告訴對方你對其動作的理解。
3. 問對方你的結論是否正確。
例如:
1.“我問你是否愿意一起去我學習結花邊的課堂,你只是輕輕地說:‘聽起來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就轉移了話題。我覺得你不是真的想去,對嗎?”
2.“你剛才說喜歡你的職業,可是又皺了皺眉頭。是不是有什么令你不太滿意?”
3.“你不停地打哈欠,我覺得你是不是想回家了?”
如果你沒有做出任何結論,你也可以把你所看到的作一下陳述,請求對方給出解釋。例如:“自從上個月認識你以來,你只想和我吃午飯——從來沒有一起吃過晚飯或看演出。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我剛才提到去佛蒙特州滑雪的時候,你咧嘴笑了笑。我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有一次經歷使得我深刻體會了積極傾聽非語言信息的重要性。大學時候有個朋友叫安吉,有一天她突然不再回應我的問候了。這樣過了將近一個星期,我對她說:“安吉,這五天來我一直沖你微笑,和你打招呼,你卻沒有回應。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事惹你生氣了?”安吉回答說:“沒有,完全不是,艾倫。我最近為了博士論文忙得焦頭爛額,別的事情都沒顧得上。”
職場貼士:謹提建議:下屬在向老板提建議時,要將自己的建議和老板最關心的目標緊密契合,在新建議書中,可以沿著 老板某些腳印和路線圖前進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