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時,在虹口足球場,本市舉行了首次面向年輕白領女性的招聘會。為何要為常人眼里“前途似錦”的她們,開出專場招聘會?市婦女就業促進中心主任朱佩青在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女性失業群體正出現年輕化的趨勢,這個問題應引起社會重視和關心。
大場地小規模
昨天上午,記者在虹口足球場看到,偌大的體育場吸引了30家左右企業參與,其中包括歐倍德、平安集團、廣電日生等十幾家大公司。
再看招聘會提供的職位,年薪在3萬元以上,限招20——35歲、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女性,但年薪在10萬元以上的幾乎沒有。
來自同濟大學女子學院的不少女學生來到招聘會,她們學的都是電腦設計專業,一些女學生向記者反映,不少用人單位都表示,不愿招女生從事技術工作。有知情人甚至透露,開辦這個專場招聘會最初的“由頭”就是因為部分女大學生面臨迫在眉睫的就業難。而她們反映,她們碰的“釘子”是周圍很多女性朋友走上社會時也有類似的經歷。
“2030”失業女性增加
這種現象是否“鳳毛麟角”,這樣的招聘會是否“多此一舉”?市婦聯剛公布的去年對本市女性就業現狀的抽樣調查結果可以給出答案。在被調查的1729名16——54歲的女性中,處于20——29歲年齡段的女性失業者占到14.4%,30——39歲年齡段的女性失業者達25.4%;同時,被調查的失業者對于能否找到工作不太樂觀,僅有20%的人表示有信心能找到。
“出現這種現象,既有女性自身的問題,也有社會的客觀原因?!敝熘魅螐氖屡跃蜆I工作多年,過去多數是為“4050”的女性忙碌,但現在,則開始為“2030”的女性奔忙。
朱主任表示,這幾年來,由于大學擴招、引進大量外來人才等客觀原因,就業難的現象開始在原先“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中出現。對于那些接受完中等教育但又沒有進入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這個問題更加尖銳,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處在待業或失業的狀態。
“但是,不少女性的主觀原因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朱主任介紹,很多女性在就業時仍把國有企業、機關視為“苦戀”,錯過了許多其他的就業機會。還有些女性危機感不強,調查顯示,高達80%的女性感到失業后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擔心會失去現有的工作。
為她們插上就業“翅膀”
也正是針對青年女性就業難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市婦聯為此推出“青年女性職業飛翔計劃”,就是希望開辟多種途徑為她們搭建就業平臺。今天與上海人才有限公司一起舉辦的“白領女性就業招聘專場”活動就是一個“起飛點”,希望借此培養青年女性“展翅”找市場的能力。
職場貼士:最近離婚的“驚悚”細節。即使一切屬實,提到這個話題則會顯示你這個人不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