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前的幾天,我收到一位讀者的電子郵件,里面寫道:“要是我對你和你的人生了解更多,我可能會對你那種極其強烈的刻薄否定態(tài)度更有同感。”
哇,這像是我孩子會說的話。或許我該解釋一下,以防其他讀者也在默默地這么想。
你可能會說,這完全是源于我那些愚蠢的培訓。但事實上,遠在我接受培訓之前,這種傷害就已經(jīng)造成了。我這種極其強烈的刻薄否定態(tài)度,用我人生中發(fā)生的一件事就可以解釋,即我生來就是英國人。在我發(fā)出第一聲啼哭時,我或許就是個刻薄的否定論者,如果當時我還不是這樣,那么英國的教育體系確保了我很快變成這樣。英國國民思想就是建立在否定論的基礎上,只是我們并不視之為否定態(tài)度:我們視之為誠實、經(jīng)常顯得滑稽,而且在一般情況下是好事。批判就要嚴厲;大體上,我是以否定態(tài)度為榮的。至少,在我收到另一位讀者的來信前是如此。
此君告訴我,多年來,他一直在讀我的專欄,并已對我不信奉的東西逐漸形成有了一個相當全面的印象。他以一種最文雅、最彬彬有禮的方式問道,我難道就沒想過寫篇專欄,描述自己確實信奉的東西?
這封信促使我去查閱自己的剪報簿,結(jié)果足以肯定,我寫了一篇又一篇有關我不信奉什么的專欄。
若不去重新翻閱,我永遠也不會相信,自己不相信的東西有那么多。我也可以對此做出解釋,但我一點也不以此為榮。原因不僅在于,否定已成了我的心理默認狀態(tài),而且還因為在管理這個題目上,不值得信的東西是如此之多。有一些公司,例如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發(fā)出了一百二十三條指令,要求員工每天都必須遵守,其中還包括“讓頭腦來指引你,讓心靈給你力量”,這時就連信念是什么樣也很容易忘記。
因此,為了慶祝新年的全新開始,本周我將抖落身上的否定斗篷,寫一寫我信奉的東西,這些東西要與管理、工作或辦公室生活有關。我已經(jīng)感到焦躁、沒了主意。我信奉什么呢?我問了一位同事。“不知道,”他以一種不太友善的語氣說道,接著建議說:“難道是真理、公正和美國方式?”令人難過的是,就連這些我也不信。我覺得自己信奉公正,但并不總是信奉真理,當然不信奉美國方式。
我打電話給丈夫,問他覺得我信奉什么。他想了一會兒,但卻想不出任何東西。當天稍晚一點,他靈機一動,給我發(fā)了個電子郵件,說我信奉守時。嘿!守時是我最看重的一個信念。如果每個人都總能做到守時,那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快樂。
他還說,我信奉做事要迅速。他又說中了。我確實信奉做事要迅速:你越早把一些事完成,就可以越早做其它事。
這兩大信仰落實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其它信仰一股腦涌了出來。
我相信維持現(xiàn)狀很有好處。我相信,相對于維持原樣來說,公司試圖改變組織結(jié)構(gòu),往往會造成更大破壞。當然,公司需要略做變化來適應新情況,但它們沒有必要把改革作為信仰。
我信奉言出必行。人們應該實踐他們說過要做的事。我總是努力這么做,并希望其他所有人都這么做。
我信奉做個B++的人。我相信,生活中可占據(jù)的最幸福、最美好的位置是明顯超過平均水平的位置,但不要太突出。這意味著,如果你愿意的話,你可以相當成功,同時又不必為之太神經(jīng)兮兮。冒尖的位置太暴露,也太容易受攻擊。
我信奉按部就班。特別說來,我現(xiàn)在已沒有按部就班的辦公室工作日,但這樣的日子是我所懷念的。按部就班能讓你在把事情做完的同時,又幾乎沒有注意到自己在做。這很有效率。
我信奉權(quán)力,或者說更信奉公司應該在權(quán)力方面透明。當公司很明顯不是個偉大而民主的幸福大家庭時,還要假裝它是那樣,那遠遠不如誠實地說出,誰掌握公司的權(quán)力。公司中有一些命令和控制,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最重要的是,我信奉工作的奇跡。如果人們從事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他們非常幸運。但即使人們從事著自己不十分喜歡的工作,他們也相當幸運。把工作完成(甚至是單調(diào)乏味的工作)的滿足感是最可靠的樂趣之一。
我希望讀者能喜歡我這個信念列表。我只給辦公室里某個人看過,但他對此不以為然。他說這些根本不是信念,并問我“真正的”信念是什么?我說這些就是我真正的信念,但他似乎還是不滿意。
我對這個列表也不是特別滿意,但并不是因為我隱瞞了自己的真實信念。我這些信念的問題在于,它們太平常了,是你可以期望從一個保守的90歲的老糊涂那里得到的回答。當你只有一半年紀時,以這種方式來開始新的一年,著實讓人略有些喪氣。
職場貼士:當一個人在全身心投入地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時,工作就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