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我來講講我自己在北京八年的職業歷程,供參考吧。很多東西非常個人的,可能沒有很多借鑒意義,只能說我講的全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完全實事求是。
一、1995—1996:找工作的經歷
我于1996年從一所重點大學英語專業本科畢業,分配到北京工作。
因為男朋友的原因,我起初找工作的目標鎖定北京。找工作的過程回想起來還是很苦澀。那時找工作就不容易,我家里沒什么關系,英語專業也不好找工作,我又是女生。我到北京參加了一些大單位的考試,但都沒什么結果。后來柳暗花明,偶然參加了北京一家國字頭的大公司招辦公室行政人員的面試。面試時我表現不錯。感覺如果是公平競爭,就應該是挑我了。但也沒抱太大希望。記得當時有人問到工資,對方說是一個月1300元,300元基本工資,500元伙食補貼,500元獎金。公司提供宿舍。我當時覺得如果能得到這份工作真是太好了,因為我爸爸媽媽工作了一輩子,也就才賺一個月一千多二千元啊。我一畢業就能拿這么多錢嗎?(當時我在大學的月生活費是300元,已經算是同學中不錯的了。)
后來證明我的運氣很好,招人的領導是真的想招合適的人用,什么關系也沒看,招了我。雖然這份工作最后成為雞肋,但當時真是求之不得,高興了好久。
經驗一:畢業時是否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有的時候是塞翁失馬或塞翁得馬,難說禍福。我在這家國企的很多同事都是當年一個系推薦一兩名的好學生,得以進到這家公司。結果他們當年的一些同學由于畢業沒有找到太好的工作,早早出來闖蕩,反而后來居上。至今令他們感慨不已。
二、1996到1999:國企三年
1996年7月份我到北京報到了。
公司的宿舍是租的附近一所學校的房子。筒子樓,三個人一間十二平米的屋子。冬天,房間里呼氣可見。夏天酷熱,只能拎桶水到公共衛生間對付著洗一下。更難受的是同宿舍的人不太好相處。舉兩個例子。一人喜歡晚上做一大桌子飯菜,找她的好朋友來吃。吃完了,全擺在桌子上,就出去玩了。夏天房間里的溫度絕對在三十度以上,剩菜這么擺幾個小時,你能想象屋里什么味道嗎?要不忍著,要不我就得收拾。這種事幾乎每周發生兩三次。(很難想象愛做飯的人不愛洗碗。)而到了周末她的男朋友九點就來了,躺在她床上,一待一天。十二平米的房間,我怎么在他對面坐著或躺著?于是周末我天天在外面游蕩。
工作主要是:早上到辦公室打掃衛生,打熱水;坐下來,接接電話;有別的部門送來的文件就登記了,送到領導處;過一陣領導批了再取回來,送到相關部門。上午九點多取一次報紙,分送到領導處,然后看報紙。下午也是有文件送送文件,沒文件就閑著。接幾個電話說領導不在,開會去了,用留言嗎?或者打文件什么的。月末做個獎金表,到財務處領出來,發給部門各處室。第三個月到總務處領部門所有勞保用品,洗發水洗衣粉之類,再發到各處室。一年難得出一次差,一般是參加不相干的會議,領導為了照顧我們年輕人特意安排的。
這些就是我的主要工作。雖然各個部門略有不同,但基本相似。我們這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就天天這么過。
職場貼士:如果有人主動走過來跟你打招呼,那這一定是個大人物。多練習一下“紆尊降貴”,經常不厭其煩地做自我介紹,你的人際關系通道將會愈走愈寬,也愈走愈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