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種不健康狀態,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作為一種應急機制,人的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以使人們能夠適應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們一下子從上述狀態中停下來無事可做的話,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會使人們面對寬松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
容易引發節日心理問題的幾個環節:
一、消費壓力
一年一度的新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濟計劃,準備看望朋友花多少錢,計劃給父母多少錢,擬給孩子多少壓歲錢等等。錢多者有多者的消費,錢少者有少者的用途,一旦實際的開支超過預算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緊縮消費為難,借錢消費更不體面,這給快樂的新年增添了一份焦慮的色彩。對此,心理醫學專家提醒人們,過節花多少錢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因為實際支出超過手中現有的錢數,給喜慶的節日增添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二、親情關系
“每逢佳節倍思親”。新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其樂融融。當然,也有一些遠在他國求學的學子、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子女、遠在他鄉的戀人等等,不能與家人、戀人一起團聚,這些都給節日的喜慶氣氛平添了心理上的思念之情。為此,有關醫學專家提醒人們,節日期間給家里打個電話,發個電子郵件,寄張照片……這些雖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問題,卻能減輕親人的思念之情,減輕心理壓力。
三、與別人攀比
新年期間老同學、老朋友、老戰友們聚會,大家一起話舊日情誼,繪人生藍圖,原本是件很開心的事。但生活中的很多新內容卻會成為朋友交往的阻力。自己或配偶下崗失業所引起的自卑,子女沒考上大學所引起的愧疚,退休離崗引起的失落感等等,都會在朋友交往中使你感到差人一等,造成有些人特別害怕在老同學、老朋友和老戰友們面前丟臉。
調整節日心理的幾項建議:
1、要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
人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常會胡思亂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節日生活。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而充實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并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上班族建議:上班族要抓緊時間自我調節,補充睡眠,合理飲食,也可以想想節后的工作安排和今年自己的工作目標。
上班后,一旦出現某些癥狀也不要著急,白天工作時可以喝點茶、咖啡提神,中午小憩一會兒,晚上爭取早睡。一般說來,一兩周后就可以恢復。
老人建議:應注意休息,兒女要多關愛。專家建議,老年人要在兒女們上班前盡快調整到平日的作息時間,如果入睡困難,可適當服用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恢復因節日中斷的晨練、戶外散步等活動;要調整心態,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和平日里的老伙伴聚聚、聊聊。
孩子建議:應及時收心,休閑讀書相結合。專家建議,家長應幫助孩子制定包括休閑和學習在內的完整的節日計劃,內容要豐富健康,做到適可而止。孩子們應該考慮寒假作業是否完成,心中要有下學期的學習目標了。家長要幫助孩子恢復正常的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飲食,讓他們讀些課外書,帶孩子去趟書店。
2、適當變換環境,使心理寧靜
一個人在一個缺乏競爭的環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于安逸的環境反而更易引發心理失衡。而新的環境,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生活,可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變換環境進而變換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在新年假期里,走親訪友、外出旅游、聽聽音樂、讀本好書……都是很好的休閑方式,可以使人們的應激心理狀態從高度緊張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來。新年出游應注意外出時的自我保護與調適,比如不要把旅游行程安排得過滿,以免使自己過于緊張;注意及時休息,及時補充。
職場貼士:輕視自己所就職的公司就等于輕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