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媒體報道:港大中醫藥學院調查發現,逾千名受訪者中,近六成有疲勞問題,當中有6.4%符合“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診斷,其中31歲至40歲的公司“中堅分子”更是高發群體,而且學歷越高,患“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幾率越大,工程師和高級管理人員是調查中患此癥比率最高的一群。
研究人員進一步為符合“慢性疲勞綜合征”診斷的56名病人進行面對面調查,發現這些“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以“氣虛血淤”型為最多,“腎陽虛”其次。前者會使身體血液流通不暢,經脈不通,導致疲勞,后者引發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這些都與患者愛吃生冷食品,又長期在空調房內有關。
港大中醫藥學院訪問了1013名20歲至50歲的市民,以“疲勞量表”和美國疾控中心1994年制定的“慢性疲勞綜合征”為診斷標準,結果發現,有疲勞問題的受訪者占57%,其中近半數為一般疲勞,16%屬于長時間疲勞,20%屬于突發疲勞,11%符合“慢性疲勞綜合征”,這占整體受訪者的6.4%。
資料顯示:其中31歲至40歲的高學歷女性,患“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幾率比較高;受訪者中有68名碩士學歷者,占總人數的19.1%。從職業上看,以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和教師屬于高發病人群。
“慢性疲勞綜合征”正在全球蔓延,文獻顯示:日本“慢性疲勞綜合征”發病率為1.5%;英國約有20%的男性和25%的女性感覺疲勞,其中約四分之一可能是“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專家提醒:“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千萬不要忽視自己的癥狀,否則10年后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持續的精神緊張還會導致抑郁癥。
職場貼士:不要以為平時的表現能代表一切,那只是基礎功夫,而真正關鍵的時刻可能僅僅十幾分鐘,甚至幾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