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文/堂吉偉德
6月16日,河南開封教育學院學生反映,學校為了給即將招收的藝術類學生騰出宿舍,不顧學生和家長反對,強制決定將在校大二學生提前畢業,并限學生三日內將宿舍東西全部搬離學校宿舍,因此,引起了眾多學生的不滿。(6月19日《中國新聞網》)
這真是學校生病,學生吃藥。表面上是學校教育資源不夠下的“無奈”,實際上是當前高等和職業教育無序的表現。正是因為管理上、制度上、考核上的無序,才使得“被就業”大量存在,學生的權利沒有得到保障,教育的形象也受到了損害。
先前媒體報道,部分學校靠為企業輸送實習生牟利,一些大企業廉價使用實習生以折抵勞動力成本上漲,這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當然,這只是在校生“被實習”和“被就業”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則是在過度招生的情況下,學校教育資源不夠,只要采取“騰籠換鳥”的辦法,將學生提前趕出去,以加快更新步伐。如此一來,既可以通過“免費勞工”獲取利益,又可以縮短教育周期,減少投入而獲益,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這樣做有很多負面影響,小的方面,是學生的個人利益受到影響,甚至侵權后得不到保障釀成悲劇:云南經貿管理學校胡艷權讀于該校的建筑裝飾專業,學制為三年,但只讀了一年半多的時間,就被學校離開,去找實習單位,卻在實習中留下了終身右下肢殘疾。受傷后,學校也不管、公司也不管,陷入維權困局。大的方面,縮短教學周期,延長實習時間,無助于學生理論的提高,很難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用人單位對教育質量的認可。
從表面上看,河南開封教育學院只是一個孤例,實際已經成為一種行內普象,這才是令人無比憂慮的地方。以昆明為例,記者了解到,“被就業”的情況,該市的多數中專學校都存在這一問題。在教學硬件不足,資源短缺的前提下,又要為了招攬學生吸納收費,很多學校都是在學生進校一年、一年半、兩年不等的時間點上,將學生送出校去實習,以緩解教學資源短缺的壓力。
問題在于,這樣的教育漏洞居然處于監管空白。云南經貿管理學校胡艷權傷殘事件發生后,記者采訪省教育廳相關人員,得到了“沒有做過深入調查,還不知道這一情況”這一解釋。早在2005年、2006年,教育部也曾多次要求,高職院校要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最終達到“校企雙贏”。原本這一制度設計有助于實現“校企生三贏”的局面,結果在執行過程中發生了變形走樣,“校企”贏了,學生的權利卻沒有得到保障。可以肯定一點的是,“校企”的眼前利益也只是暫時的,若教育程序沒有得到落實,人才培養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那么受損不單是學生個體,還有學校和整個社會。對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予以重視,不能任其泛濫成災而危及整個教育聲譽。職場貼士:尋找快樂:學會從工作 中尋找快樂和滿足,職場勞累很多是自我設置的心理疲勞,要努力在工作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通過成功完成任務獲得滿足感
下一篇:領導者必做的三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流大學正在被“超級中學”壟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