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2011屆學生畢業典禮上做了題為《讓我們的心靈和想象力展翅飛翔 》的發言,并因為一位女生沒有被拍進畢業照,向學生鞠躬道歉,這引起了不小的關注。(《東方早報》7月3日)
原來,某學院一位女生在拍畢業照時,因為帽子掉下來了,她回頭去撿帽子,攝影師的快門按下時,照片中沒有這位女生的臉,攝影師此后又補拍了照片。但在7月1日,這位女生拿到的卻是那張沒有她的畢業照。她希望照相館重新印那張重拍的照片,將新照片發給學院每位同學。對于此事,有老師認為學院沒有責任,是照相館的責任,學院沒有必要管,學生應自己和照相館交涉,還有的甚至認為學生小題大做,你只要照相館印一張有你的臉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學拿到的照片沒有你的話就沒有關系。無奈之際,這位女生只能沮喪地要求班上的另一名同學給全班發短信,詢問他們是否愿意一起分擔重印的費用。
對此,楊玉良校長的反問是:“試想,照片上缺的不是這位學生,而是我們某位學院的院長或者書記,又會怎么樣?”
現實中,“讓領導先走”、“給領導讓座”、“替領導打傘”、“為領導拎包”的現象一再上演,在一切以“領導為重”的語境下,“官本位”厚重的大學也不例外。因此,楊玉良校長提問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盡管很多大學的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多多少少都會看見這樣的標語——為了學生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可那些鏗鏘有力、短小精湛的大學校訓和箴言,有多少是真正地融入到大學的靈魂和精神中去了?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聯合新浪考試頻道做過一項調查(1146人參與)——畢業后你對母校還有感情嗎?有31.3%的人認為“教育產業化讓自己有被盤剝的感覺”,25.1%的人覺得“升學、就業的壓力導致自己和老師同學交流變少”,17.2%的人則明確地說“母校不再有母親一樣溫暖的感覺了”。在描述對大學母校的印象時,除了留戀和感恩之外,“失望”、“和想象中不一樣”、“沒感覺”、“可算離開了”這樣的詞匯使用率相當高,甚至16.2%的人干脆用了一個“爛”字來形容。
我們有理由去懷疑這個調查的結果客觀與否,也可以肯定,長期生活在一個冷漠與缺乏關愛的大學校園里的莘莘學子,待到畢業之后對母校必然沒有深厚的情感。然而,這種冷漠不僅僅發生在大學校園里,我們的家庭教育、基礎教育中也普遍缺乏對做人、處世的教育和責任心的培養,更多的只是關注學習、分數和金錢。在社會中,無論是機關單位、醫院還是學校,與公事公辦、官僚主義習氣相聯系的習慣性冷漠也屢見不鮮。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張鳴教授說過,“當冷漠成為習慣,我們走到哪里,所見就只能是冷漠。”
大學四年,除了畢業時到手的文憑,我們究竟學到了什么,大學究竟給了我們什么?對這個問題的追問本質是對大學教育本質的追問。楊玉良校長說:“剩下的東西應該是一顆自由而年輕、真誠而脫俗的心靈。心靈是一所大學能給學生最寶貴的東西。一顆沒有精神家園的心靈,不可以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對他人有真正的情感關切,對社會有真正的責任心。”職場貼士:將你的智慧應用到工作中來,你就會是公司的諸葛亮。
下一篇:白領如何保持工作積極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場安全備忘錄:別輕易亮底你的工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