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還能炒房嗎
樓市瘋狂也好,降溫也罷,并非規則起著決定的作用,而是“資金”和“投資者”起到決定性作用。之前總說“錢多人傻”,實際上就是指的當資金體量足夠,但投資者缺乏必要的投資知識,財商匱乏,而導致把一手好牌打爛的情況。越是市場轉型期,這些人就越活躍,因為前期的熱度讓他們看多市場,對樓市估值水平偏高。問題在于,這種非理性主導的機會還多嗎?依舊是說,現在還能炒房嗎?
一、貨幣政策回歸中性
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回歸中性,M1和M2增速均出現回落。其中,M1的增速從2016年7月份的25%回落至今年6月份的15%,折射出金融去杠桿背景下收緊的態勢,這對房價的漲幅將起到拉低的效果;M2增速已經連續兩個月回落至10%以下,兩者同時對房價產生影響,房子難以像之前那么暴漲了。
二、監管政策不斷加強
今年的所謂限購,實際上并不能精準概括我們對于房地產的新政。一方面,是限購,而且是史無前例的限購,甚至出現了十年禁止交易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限賣,不但新政落地后交易的房產被限制,而且追溯了之前的房產;第三,限制之外,看到了開放一部分政策,比如“租購同權”,這也就削弱了房產的重要性,讓房子真正回到“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指導精神上來。
三、金融監管不斷加強
之前網上有人開玩笑“中國全部房子變現,能買下美國”,具體數值是否真實權且不論,這說明房價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金融貸款的支持,樓市最火時候新增貸款余額,大部分流入了房貸。目前,房貸利率普遍上調,金融安全被放在了首要考慮的地方,這在未來一段時間應該是常態。這就必然導致投資者不再“錢多”,那如果還不摘掉“人傻”的帽子,樓市可能就將成為投資者的“滑鐵盧”。
四、房企輕質化
無論是潘石屹的“房地產業到了天花板”,房地產業“拿地-開發”模式也將進入晚年,還是萬達的“去地產化”,擺脫負債謀求正向現金流,都是未來地產經營的思路。對于普通投資者,則重點關注自己的財富布局,如何讓自己的房子成為能持續帶來現金流收入的資產,而不是每個月絞盡腦汁湊月供的負債,是順應大趨勢的策略。
因此,總體來看,要想摘掉“人傻”的帽子,保證自己前期的收益真正落地,就要改變既有的投資理念。通過杠桿撬動更大規模的投資時代不能說結束,起碼也要告一段落,而且是很長的“一段落”。還是說回萬達,萬達高速崛起的過程,可以說就是擅長利用杠桿的過程,“短債長投”,盡管風險大,但市場順風順水,便是企業乘風破浪的機會;如今萬達都開始拋售資產,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不過,一壺開水真的涼下來,還是需要點時間,這就是給“錢多人傻”的投資者留下的重置資產的時間。如果資產價格高估值的思維定勢不改變,那么前期的收益很可能就會固定在賬面上;問題的關鍵在于,在資產過剩、貨幣收縮的大趨勢下,資產價格普漲的機會很難出現;在這輪經濟“高漲—回落”周期過后,短時間內將很難出現再度翻身的機會。保證既有利益,讓收益落袋為安,是投資者最應該考慮的。
下一篇:2017年公寓投資有價值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溫州炒房團的炒房模式是怎樣的如今現狀如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