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在職場中,跳槽這種現象并不少見。對于職場人士來說,當自己的積累達到一定階段,或者遇到職業發展瓶頸之后,跳槽是必須去面對的事。但是跳槽前,職場人士不僅要考慮新職位將帶來的好處,還要好好算一算跳槽將付出怎樣的成本。
一、概述
跳槽成本,顧名思義指員工跳槽時要計算的包括職位、薪資、交通等需要仔細權衡比較,以及“隱性成本”在內的成本。專家建議,在跳槽前務必做好成本分析,否則,稍有不慎可能導致慘重損失。
作為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士,在跳槽的過程中,新職位高薪的誘惑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各項跳槽成本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成本分析
一般情況下,跳槽所產生的成本包括兩大部分,即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一)顯性成本
顯性成本是指那些可以明確預見的成本,如違約金、培訓費、年終獎等。
在顯性成本中,還有一種是由于競業禁止協議引起的賠償,而且往往數額較大,這也是跳槽者必須注意的。如2005年7月,原微軟副總裁李開復加盟 google,這次行為讓微軟大為光火,并指控李開復受聘google違反了他與微軟簽下的"非競爭協議"。這是目前最為著名的由"競業禁止"協議引發的官司。
目前較為常見的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與公司會簽訂競業禁止協議,因為這部分人掌握著公司的商業機密,因此離職之后,為了避免機密泄漏,原公司會要求該人員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得到與原公司有競爭關系的公司就職,或者自辦與原公司有競爭關系的公司,以及生產與原公司商業秘密相關的產品。如果違約,根據協議規定,原公司會提出高額索賠,如有的公司約定一次性支付違約金,金額為員工離開企業單位前一年的工資收入的50倍。
(二)隱性成本
形形色色的隱性成本更是許多跳槽者不容易發現的,如在新單位要重新投入精力、財力建立人際關系、贏取信任等,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因此跳槽也許在工資上能夠帶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不斷更換環境而有著更大的花費。
1.心理成本
焦慮心理是跳槽期間一定會有的心理狀態。一般出現在新舊工作的交替階段。對舊工作的厭倦,對新工作的不確定和擔憂,都會讓你患得患失,情緒失調,心態不平衡。 心態不穩,不僅會影響情緒,影響你冷靜、客觀的處理問題,嚴重時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2.人際成本
離開一家公司的同時,也代表這一期間經營的人際關系可能歸零,不僅是同事、公司外部的聯絡過的合作伙伴、客戶、供應商等很可能慢慢疏遠。老關系丟失,新關系要建立、維護需要重新投入,在短期內還看不到效果,且結果未知。
3.機會成本
選擇一個機會,必定意味著放棄其他機會,包括在原公司的加薪、升職機會。 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很難評估,錯過一次晉升或一次發展機會,可能給職業生涯帶來重大損失。新工作到底有大多發展還很難說。
4.風險成本
去到一個新環境,面對新的工作任務和人際關系都是挑戰。此外新公司的發展好壞,也難以預料。就像金融風暴、政策變動等對行業的影響不可小覷。大則行業變動,小則公司整改,都會對你的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
5.其他成本
到新環境中,難免有一些其他費用。如果新公司離家較遠,就可能會租住離公司較近的房子或購置車輛等交通工具。一些公司對著裝有要求,那么就需要花錢置備衣服。剛開始和新同事間的應酬也難免要破費一些。如果在老公司,同事都已經熟悉,這些費用必定可以節省下來。在物價高飛的年代,這些花銷也是不小的支出。
三、如何降低成本
跳槽前,很多人難以冷靜、理性地分析利弊得失。因為眼前枯燥、不能激發動力的工作已迫不及待的想甩掉。從上面的成本分析中不難看出,跳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勢,不考慮成熟,只會讓自己蒙受更大的損失。如何減小成本支出,讓個人利益最大化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前準備,做到有備而跳
俗話說“有備無患”,職場人士應該理性跳槽,提前做好準備。在進入職場時要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明確自己心中所想,并確定相應的職業規劃。當時機成熟之后,便按照計劃行事。
(1)對當前工作做一張收益分析表
相對跳槽的成本分析表,對當前的工作平臺、工作環境做一個全面的評估分析,看看自己在這里可以得到什么機會,又有哪些方面對自己的發展有利。相比陌生的環境,熟悉的環境對自己總會有些益處,不能一票全否決掉。
(2)盡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標公司或行業
跳槽不是萬能藥,不能動不動就用“跳”來解決,跳到新東家難道就不會再有問題了么?在選擇新平臺前,一定要耐心的收集資料,對目標公司或目標行業狀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結合自身狀況分析清楚了再下決定。
(3)從長遠的職業規劃角度進行決策
根據自己的現實狀況來制定職業規劃方案,有了準則,才能有行動的標準,最大限度減少跳槽引發的風險和成本。
2.有關賠償問題需提前與新公司商定
在跳槽過程中,如果職場人士沒有履行完原勞動合同,或者違背競業禁止協議,可能會面臨賠付違約金的情形。那么這部分錢到底是由自己承擔,還是需要新公司來承擔,這需要事先商定。一般情況下,如果是自動跳槽,新公司是不會出面解決這些賠付問題的,而如果是新公司通過獵頭公司來"挖墻腳",適當提出自己的想法也無不可。如提出雙方共同賠付違約金,或者讓新公司出面解決等都可以,這可以適當降低自己的跳槽成本。
3.交代頭尾
離開原公司之即,一定要把手頭工作交代清楚,避免留下“尾巴”。很多職場人士在離開公司之前,不作最后的了斷,想一走了之。殊不知,這樣做卻是自找煩惱。因為工作沒有交代清楚,接班者無法正常展開工作,他們肯定要不斷找到前任問這要那,這會讓跳槽者在進入新公司之后,無法及時做出心態調整,融入新的環境。
總之,成功跳槽并非全部以獲得更高薪水標準來衡量的,而如何將成本降到最低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因此職場人士跳槽前要對跳槽成本做到心中有數,以免跳槽后得不償失。
下一篇:處于這種狀態下,你該考慮辭職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跳槽換工作,五次是上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