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zzch.cn]:和舊公司及上司保持定期的聯系,可以避免突然見面時的尷尬。
■把矛盾徹底忘卻
離職時因為種種原因而和老板鬧得有點僵的例子比比皆是。離職后,心中有點怨氣或者牢騷也是自然的。但從職業的角度出發,盡量不要再提起過去,將對日后與舊老板相處大有益處。實際上,日后仔細思量,恐怕也不難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因此,離職后切忌抓住過去的恩恩怨怨不放,在現任老板或朋友那里到處散布(據統計,說一個人的壞話會有17個人知道,這也是廣告效應的范圍)。職場如戰場,競爭和沖突是很正常的事,有競爭才能有進步也是硬道理。
記得有一位朋友在工作多年、跳槽若干次后發自肺腑地告訴筆者說:“其實現在回想起來,讓我進步得最快的是一個對我最苛刻的老板。他讓我承受了很多挑戰和困難,也使我成長得最快、學到的東西最多。”仔細想來,確實不無道理。人各有優缺點,如果你用心去發現,每個人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是很多的。
離職后如果與前任老板見面,尊重、熱情是第一要件。不提往日舊事,表現自然、親切,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增進感情,同時又表現出你的大度和職業風度,何樂而不為呢?況且,現在交通、通訊越來越發達,人員流動日趨頻繁,要時刻做好在不同場合不期而遇的準備才行。
一家房地產公司的人事部經理曾是一個國營老廠的人事干部。人事部經理離開那家國營老廠,是由于一個主管上司因為私利而不愿將她派往新成立的合資企業,她因此被迫下崗,而去了現在的公司。
在一次招聘中,其中一位應聘者就是當年逼走她的那個上司。他們兩個人都愣住了。尤其是那個“舊上司”立刻就很尷尬地說:“我看我還是不談了。”但人事經理卻顯得很自然地說:“既然來了,就按正規程序談,過去的一切都過去了。”他們還是進行了正式的招聘過程,之后的處理意見也是令人信服的。這個例子使人懂得,如何和舊老板相處其實很能體現一個人的職業水平。
■經常打個電話保持聯系
當然也不是每次跳槽都要和舊東家鬧得七葷八素。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是大多數人跳槽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自己的職業水準是非常重要的。在最后一天也要做好分內的最后一件事,交接工作時認真負責,留檔備案,讓你的老板自始至終認可你的職業修養,可為日后保持良好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留下你的聯系方式和電話號碼,與老板和同事吃上一頓輕松的晚餐,也是不錯的道別方式。記得離開后不時打個電話保持聯系,關心公司和同事的發展,與老板聊聊行業的發展動態,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有位朋友與她前任老板保持著和諧的關系,一次她在閑聊中無意說出自己想出國留學的愿望,幾個月后,她的美國老板就為她寫了一封研究生入學的推薦信,使她的夢想得以實現。
■永遠不要說前任老板的壞話
不論是輕松愉快還是恩怨相加的離職,離開后維護舊東家形象的事情一定要做,特別是以下幾點要多加注意:
永遠不要在現任老板或新同事面前說前任老板的壞話。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會引起新老板的懷疑:你今天可以在我面前如此評價過去的老板,是否明天就會同樣在別人面前這么評價我呢?所以,這樣幼稚的舉動還是不做為好。
公正客觀地評價老東家,不但有利于樹立你自己的職業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維護老東家的聲譽。這樣,無論日后你個人的發展如何,老東家都會記得你的良好職業素養,當然有利于你和他們再打交道時建立良好的關系嘍。
正確處理競爭對手間的關系,不透露公司的商業秘密。從行業的角度來說,在有競爭關系的公司之間轉換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公司間的良性競爭是能夠促進彼此發展的。但無論從職業化還是個人發展的角度,遵守良性競爭的原則,恪守商業準則,都是獲得職業認可的基石。作為職業人,可以在不同的公司中發現各自的優缺點,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決不要在日后的工作中把“桔子和蘿卜”相比,更不要透露舊公司的商業機密,以便日后你能坦然地和前老板相處。
職場貼士: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往往會為第一次面試緊張。其實秘笈只有一個,就是真誠。真誠能打動所有老板!能做到多少就說多少,不吹噓,不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