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介聚會也是求職日企途徑。
如果你學的是日語,或者求職企業面向日資企業,那求職可不要瞎懵。日資企業有其獨特的招聘習慣,求職日資企業也有約定俗成的途徑。
日前,記者采訪了一些正在或曾在日資企業工作的職員,透過他們的求職經歷,一個上海日資企業的求職圈也浮現出來。
獵頭服務“大眾化”
“大學畢業后,我找工作都直接找中介公司,最好是有日資背景的”,劉洋學的是日語,畢業后一直在日企工作。在上海換的幾次工作,她都是通過人才中介公司找到的,這些中介不僅有專人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還會隨時提供幫助。她的日語專業同學和朋友,找工作的途徑跟她大同小異。
從事財務工作的李佳兩年前也是通過一家日資人才中介公司換了新工作。回憶過程,她誠懇地說:“挺方便的,當時碰巧在他們上遞交了一份個人簡歷,沒想到后來他們真的幫我聯系了工作,而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不向個人收取費用,是日資人才中介吸引人才的一個亮點。一位獵頭介紹,“這是中介公司的行規”,人才公司從企業這里收取代理招聘人員的費用,“對于求職者個人,我們完全是免費服務”。
這也使得日企求職圈迅速地通過人脈關系蔓延開來。在這里找工作,既不花自己一分錢,又能得到專職獵頭的輔導,何樂不為?
日本企業習慣找中介
進日資企業,找日資獵頭。對于這種現象,從日本回國工作的張駿認為一點也不奇怪,這屬于“日本特色”。
在日本,很多企業和人才中介公司是長期合作的關系,企業的招聘需求直接向中介發布,個人通過人才中介找工作非常普遍。因此,當日資企業把業務擴展到中國以后,在招聘方式上,他們也習慣地委托有合作關系的日資中介來招人。
說起日資企業對中介公司的依賴程度,天博咨詢有限公司的咨詢師祝敏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相對懂英語的人來說,國內會日語的人非常少,因此,開放招聘的效果未必好。盡管通過獵頭的招聘成本并不低(見圖表),不過平衡人力投入和時間成本,不少日資企業還選擇將其代理外包給人才中介公司來做,而且常常是從低到高的所有職位都放出來。總部在東京的天博咨詢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進入上海的日資人才中介服務公司之一,兩年多時間里,其業務量達到過200%的激增。
不過,日資人才中介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目前,上海已有十來家日資獵頭公司。張駿說,日資企業外包時,常同時把招聘計劃向幾家人才中介公布,“我碰到過,同樣一個職位,幾家獵頭公司同時來聯系我”。這時候,要比拼的就是各家中介對于企業職位要求的理解程度了。
不拘一格收人才
相對于國內其它職業中介服務,在求職者心中,日資中介的形象相當仁慈:個人既不用付費,又沒有被強調要具備一定的工作資歷,連應屆畢業生都是極力拉攏的對象。
為了和同行比完成訂單的速度,盡快吸納更豐富的人才庫以匹配企業需求,是日資人才中介增強競爭力不得不做的工作。在擴張人脈方面,各家企業都動足了腦筋。廣告攻勢之外,還有介紹會員換取積分、新年人才聚會等各種花樣。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不拘一格收人才”的現象只是一個階段性情況,適應目前日企發展的需求。近年來,日企在中國大陸發展迅速,勞動力需求相當大,日語人才供不應求;同時,日企人員需求是多層面的,有時并不局限于高層次人才,或是懂日語的人。采訪中,記者就碰到一位應屆畢業生宋小姐,她學的是英語,在一家日資人才中介登記后不久,他們就告訴她,有家日企正好需要一個英語秘書。
職場貼士:如果你有眼光能夠搞清楚正在發生的事情,能夠確定障礙在哪里以及了解如何克服障礙,并且積極地去完成偉大的事情,你很可能讓你的事業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