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于是,我們像地下黨一樣在天橋下接上了頭。那人說:“你可以有兩種方式跟我們合作:一種是自己拉單,我給你一個底價,你自己賺多少算多少;另一種是你去幫我們發卡片,20塊錢一天。當然,你要非常努力,我們有人暗中監督的!”我想了一會兒,覺得發卡片風險小些,就說去發卡。
我從那人手里接過他們事先印好的名片,一共兩盒。這些名片上一律印著XX證件集團,聯系人都是化名。我在橋底、車站等人流多的地帶來回兜轉,見人就撒,直到黃昏時才把這兩盒名片發完。按照事前的約定,我打call機給老板交差。20分鐘后,老板出現在我們接頭的橋底。他一邊把新的任務交給我,一邊遞給我20元錢,還夸獎我:“你干得不錯。”
我說也沒什么,拿人錢財就要替人辦事。
3月7日 星期五
中午,我正在派發手里的名片時,肩膀被一雙大手從后面抓住了。我大驚,剛想掙脫逃跑,那人卻開口說話了:“想不到你竟然淪落到這等地步了!”
我一聽聲音有點兒熟,趕緊回過頭去,原來竟是我打混凝土澆鑄時認識的那位小包工頭!我定定神,臉紅脖子粗地說:“這有什么奇怪的,為了生計嘛!”他拉著我的手說:“別說那些無聊的話了,我正到處找你呢,想不到在這里碰上了。”
我有些奇怪地看著他:“你找我?”他說:“是呀,那天你走了之后我一直在想,我們工地非常需要一位像你這樣既能做事又負責任的管工,可不知道去哪里找你。”
這個世界上的事真是太奇妙了!我問:“您請我做管工,準備給我開多少錢一個月的工資?”
他問我1000塊錢一個月如何?我還有什么話說呢?當即答應下來。
就這樣,費盡千難萬難,才終于有了這么一個飯碗!
社會學家評說“35歲現象”
■所謂的“35歲現象”,有部分原因是用人單位造成的。如果一個城市的招聘廣告大部分都有年齡限制,那么就會慢慢影響到這一年齡的人對自己的看法。比如說一個人過35歲,總是接觸到對自己排斥的招聘信息,這個人就容易有心理恐慌,比如說害怕被老板解雇,擔心被社會淘汰,這種對年齡的恐慌,被稱為35歲現象。因此,有關人士認為,應該限制用人單位發布帶有“年齡底線”的招聘廣告。
■當今通行的“國際標準”,世界各國都把“青年”的年限界定為不超過45歲。而35歲距離“青年”的最高年限還差10年呢,怎么可以把“35歲以下”用作招工“硬件”?根據某些人對“年輕化”的標準不斷“升級”的趨勢,說不定明天又會把招工標準定在30歲甚至25歲以下。若如此,今天的年輕者,值得“驕傲”的時間其實沒有多少年,很快就會成為“失意者”和“失敗者”。
■在美國,求職時對于任何年齡、性別和種族上的歧視對待都是不允許的。若受到這樣的歧視對待,求職者有權起訴企業。就算是因為生育,企業也不得以此為由解雇員工。至少應該保持一定的經濟待遇直至法定的生育假期之后。
[1]?。郏玻荨。郏常荨。郏矗荨。郏担?/P>
下一篇:就業指導專家丁力:應聘忌打學生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求職竟然輸給大專生 研究生自身存在軟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