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大學生就業難無疑是今年“兩會”上最熱的話題之一。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寫入了“為大學生找工作”的具體措施。3月7日,人大、政協的兩場新聞發布會也均與此話題密切相關。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9年《經濟藍皮書》稱,到2008年底,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而2009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人,比2008年增加52萬人。大學生就業被普遍認為進入30年來最艱難的時期。民進中央常委、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預測,今年大概只有300多萬的學生能夠找到工作,不到應屆畢業生的一半。
中國人自古相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期望只要一朝金榜題名,便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近年來,隨著考試壓力增大和受教育成本的增加,許多普通中國家庭為了培養一個大學生付出了無數心力、財力,對孩子大學畢業后找個好工作,改變自身命運,改善家庭條件的期望也自然增高。因此,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僅會直接威脅社會穩定,更會從根本上動搖整個社會對知識,對公平的信念,損害社會健康發展的根基。
中國社會對大學生找工作難的討論,也逐漸深入到對教育體制的追問。加之目前被熱議的高三學生“快被逼瘋了”的訴苦信和高中是否應取消文理分科問題,對中國教育體制如何更加公平、合理的新一輪反思正浮出水面。
面對大學生就業難,持續多年的高校大力擴招近來廣受攻擊,支持者辯解稱大學生就業難受國際形勢、經濟周期等各方面影響,不是擴招惹得禍。然而,同樣面對經濟危機,為什么偏偏大學生這一受過高層次教育的人群就業困難最為突出?
近來,社會各界為幫大學生找工作可謂出盡各種“猛招”甚至“怪招”,保穩定是燃眉之急可以理解,然而,如若不能正本清源,即使能讓就業率一時變得好看些,也是飲鴆止渴,長期看來,也只會積累矛盾,喪失結構調整的契機。
總結各類奇招,其中一類曰:找不到工作就先別找了。北京市政協會議期間,孫狄委員提議仿照博士后制度,設立“學士后”、“碩士后”,讓學生只拿基本生活費到企業“見習”。7日的政協記者會上,五位專家也紛紛表示:國家可以鼓勵專升本、本科讀研、加大公費留學力度等方式緩解就業難;大學畢業生回爐再讀一個學位,甚至到職業學校繼續學習,都值得鼓勵。
下一篇:實用的個人簡歷格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貧二代”求職失敗多因不自信 要敢于表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