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不久前舉行的一場招聘會上,太原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生小胡竟然輸給了一名大專生。由于某公司是知名企業,他一早就趕到會場,好不容易輪到自己投簡歷,招聘負責人竟只翻了翻就還給他,理由是他缺少實踐經驗,而不 少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的簡歷卻赫然放在桌上。
研究生找工作遇冷,成了一些高校的心頭之痛。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兩年,山西省研究生就業率明顯下降,不少高校與本科生就業率不相上下,一些學校研究生就業率甚至低于本科生。以往人們心目中“皇帝女兒不愁嫁”的研究生,開始為生計犯愁。
求職遭遇:研究生成求職場尷尬群體
小徐是西部某重點大學2005屆傳播學碩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北京找工作。近日,小徐應邀與記者聊起了自己幾個月來的求職經歷。一提起求職,小徐長嘆口氣,吐出“困難重重”四個字。
畢業于湖北一所普通高校的小徐學的是數學專業。“如果不讀研的話,我現在該站在某中學的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課,而不是至今還為工作犯愁。后來我覺得自己文筆還行,就決定報考了現在這所學校新聞學院的研究生。”
讀研的頭兩年,小徐從來沒為找工作發愁過,覺得將來無論怎樣也總比本科好找工作。小徐給自己定下了目標:月薪三四千元,去比較大的城市,而且單位的發展前景也一定要好。
2004年10月底,小徐完成論文初稿后到北京求職。起初,小徐在網上搜索了大量的媒體用人信息,也往一些媒體投遞了簡歷,卻發現沒有一家自己能去,因為大多數媒體都要求有從業經歷,但小徐卻沒有這樣的經驗。后來,小徐又搜索一些高校的用人信息,發現“中心城市的高校大都要求博士學位”,有的學校甚至要求本科出身必須是名校。
小徐說,他們班像他這種情況的同學不在少數。盡管目前還沒找到工作,但小徐并不氣餒。現在,小徐在一家全國性大報實習,只要有發展前景比較好的單位,小徐會降低就業期望值,畢竟找工作不是干事業,關鍵的是要與用人單位兩情相悅,能夠共同發展。
專家說法:研究生就業自身存在軟肋
持續擴招使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遞增。199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為7.2萬人,而2004年僅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就達27萬多人。
研究生擴招緩解了本科生就業壓力,也導致研究生就業競爭加劇。據悉,2005年,我國研究生畢業人數將超過20萬,創歷史最高點。
山西省教育廳就業處處長郭雅莉告訴記者,自2002年起,山西省研究生就業率持續走低,2004年才略見增長。郭雅莉指出,研究生就業難題凸顯,并非研究生人數過剩,而因研究生求職意向“塞車”導致。從求職意向看,畢業研究生以東南沿海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教科研等“吃皇糧”單位為主,就業選擇較單一。
郭雅莉認為,碩士研究生在求職過程中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如對基本政策法規缺乏了解、違約現象頻繁,及不能正確處理考博與找工作之間的關系等。
社會、學校對碩士研究生就業關心不夠,也令研究生叫苦不迭。不少研究生說,高校多數將目光聚集于本科生就業,認為研究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以至于研究生就業培訓、就業指導嚴重不足。目前,僅有清華大學等少數高校對研究生開展過此類培訓。
職場貼士:清楚自己的優勢,給自己定好位,有個明確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最好能有個職業生涯規劃,這里我一定要著重的強調一下,職業生涯規劃真的很重要,當然你還沒有工作經驗、上大學的時候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幼稚,太理想化。但當你工作一年之后,一定要有個職業生涯規劃,規劃你要從事什么職業與行業,多少年后達成什么目標,這個很重要。現在的畢業生留給用人單位通用的印象是做事沒長勁,專業知識不扎實,換工作很頻繁,原因就在于沒有一個職業目標。工作換來換去的結果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什么工作還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