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高校開展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現狀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體質是健康的基礎,健康是體質的外在表現。
體質健康是指人體在遺傳基礎上,經過后天的努力塑造所達到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運動能力、心理素質和對內外環境適應能力的全面良好狀態[1].在近20年來,我國先后5次學生體質監測及調研的結果表明: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持續20年呈現下降趨勢,心肺功能不斷下降,近視率居高不下,學生肥胖率明顯增加,耐力素質、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呈下降趨勢。這與缺乏體育鍛煉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同時也凸顯出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目前,體質健康管理已成為大學體育工作普遍關注的重點,而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價是體質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價可以有效地反映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經常乃至終身身體鍛煉的習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2].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高校專家走訪、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對以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價為探析側重點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現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對推進和優化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二、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現狀
(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是體質健康管理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200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在總結試行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正式實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簡稱《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辦法》(簡稱《標準》實施辦法)。2014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簡稱《監測評價辦法》),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體質健康管理工作,7月再次修訂了《標準》。目前,《標準》《〈標準〉實施辦法》《監測評價辦法》這三份文件是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法規性文件。
《標準》是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
表1羅列了我國和美國、日本、新西蘭4個國家對學生體質、體能、體力方面的測試內容。比較來看,我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對學生測試指標評價的內容基本一致,都包含了與健康有關的體質評價內容:即身體成分、心肺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韌性。由此可見,我們用《標準》測試和衡量學生的體質健康是科學客觀、全面而有效的[3-4].
(二)《標準》測試實施辦法
目前,《標準》測試范圍廣,要求在校生人人體測,并將《標準》測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升學的重要依據,同時也作為學生評選三好學生、獎學金的基礎條件。各級政府還將本地各級各類學校實施《標準》情況納入教育督導內容和評估指標體系,并作為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評優、表彰的基本依據,教育部每年都匯總各地上報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并反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5].
(三)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首先,高校在實施《標準》過程中,學校的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對《標準》的認識不深,往往對《標準》中測試的項目內容比較清楚,卻不知其測試目的。學生年年測,思想上卻不重視,應付完各項目測試了事,并不把此作為自身健康評判的依據,也沒有把此作為自己鍛煉的目標,完全達不到《標準》測試的效果。
其次,由于體質測試成績與獎學金評定和畢業證書掛鉤,為了獲取體質測試高分,部分學生在測試的過程中弄虛作假,故測試數據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同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及格率和優秀率與高校體育工作的各項評比掛鉤,導致高校上報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存在作假現象。測試數據的失真使我們不能夠正確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從而不能及時、正確地采取措施干預學生的體質健康。
再次,國家實施《標準》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然而,《標準》測試和體育課沒有太多的交叉,成績相互不干涉,教師僅負責完成體質健康測試,對測試結果不負有責任。所以目前高校在實施《標準》過程中,重點放在了體質健康測試和數據整理上報方面,缺乏對學生有效的體質健康咨詢指導和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干預服務。而恰恰后者是引導學生培養積極生活方式,實現學生體質健康長遠發展的重要環節[6].
三、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策略
(一)高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加強《標準》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對《標準》的認識,促使學生樹立健康觀念,提高自我體質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建立多條宣傳渠道,如實地宣傳欄、校園網開辟宣傳專題、開通微信宣傳頻道等,大力宣傳《標準》以及《標準》測試方法;一年級新生發放《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指南》等宣傳冊,人手一冊,對新生給予指導。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讓學生們認識、理解增強體質健康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方法,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成為自覺的行動。學校還可以制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等相關政策和措施,推動學校在公共體育課教學、體育賽事舉辦、陽光體育活動組織、體育場館運營和體育社團組建等,營造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能吸引大家全員參與體育鍛煉的體育人文環境。
(二)規范《標準》測試過程,提高測試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科學運用管理數據。制定規范的測試流程,監控流程以及數據管理流程。嚴格按照《標準》測試的操作方法,保證測試數據的準確性。嚴格監督測試的全過程,杜絕學生作弊現象。同時,對測試數據進行科學管理,執行嚴格的數據管理程序,杜絕學校虛假數據的形成。另外,《標準》測試和評優、畢業等如何關聯,如何完善?僅用獎懲制度嗎?這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宗旨導向問題。
(三)建立閉環的體質健康管理模式,有反饋有干預,才能有提高。體質健康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連續不斷、周而復始的過程,高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應采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采集評估---指導、干預措施---再測試---再采集評估---再指導、干預的管理模式,經過指導干預后的測試力爭在體質健康水平上有所提高,以此形成螺旋上升的趨勢,從而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管理的最大特點就是跟蹤性的干預措施,高校在進行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過程中要轉變重測試、評價,輕針對性指導、干預的現象。同時,在這種管理模式下逐步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我體質健康管理,樹立起"健康第一"的意識[7].
(四)建立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網絡服務平臺。建立大學生體質健康網絡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標準》服務管理目標。通過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將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中的體質健康測試、體質健康評估、咨詢與指導、健康干預四個環節有機地統一起來,還可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信息發布與預約管理、學生體質健康成績查詢、體質健康教育等服務功能,真正體現《標準》的理念與目標[8].
(五)轉變體育教育觀念,調整體育課程內容,指導干預學生體質健康
《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指出,要將增強學生體質和促進學生健康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和重要工作內容,使學生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大學體育必須改變傳統的體育技能教學單一模式,認識到運動技能學習僅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和載體。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學的重心須向培養學生運動鍛煉習慣傾斜,在傳授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機,在體育課程外自覺加入到自我規劃的體育鍛煉中。同時,適時調整公共體育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體質健康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9].
四、結語
高校開展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的齊抓共管,學校應調動每個大學生、廣大教師(尤其體育教師)、體質測試管理者、輔導員、班主任、醫務工作者、管理者以及學生社團、校團委、學生會、校醫務所等組織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體質健康管理和服務中,形成全員參與管理的局面;同時,須充分整合學校資源,發揮學校公共體育部、校體委、校團委、各院系體委的主導作用,從制定學校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環境、強化院系行動、發展個人技能以及調整公共體育服務方向等方面,整體推動和實施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和提升工程。
參考文獻:
[1]陳華勝。試析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5):105-108.
[2]吳宗喜,蔡曉波。高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22(1):102-106.
[3]張繼平,孔慶濤,劉波。中外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1):157-158.
[4]傅紀良。中國與新西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比較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4):102-104.
[5]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通知[R].教體藝[2007]8號,2007-04-04.
[6]劉銘良,黃海波。高校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現實缺失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20):157-158.
[7]周學兵,李種香,徐蕾。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探析[J]價值工程,2012(8):224-225.
[8]杜小安,朱斌。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后續服務管理模式與運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8):91-94.
下一篇:淺析營改增對房地產企業稅收的影響及籌劃對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淺析營改增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