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研究目的:通過分析全國及各省40年來的糧食生產能力發展變化狀況,提出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對策措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效支撐.研究方法:根據糧食生產的S型曲線,分4種類型分別對各省糧食生產能力發展狀況進行分析.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青川縣屬山區,人均占有耕地少且多是中低產田地,糧食不能自足,通過土壤改良、良種推廣、配方施肥對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進行施肥指導等技術,提高糧食產量,改善糧食產量低的問題。
關鍵字:糧食生產;改土配方;施肥
一、糧食需求形勢
目前,青川縣有人口24.8萬人,按人均占有糧食400kg計算,糧食需求.992萬t,養殖業糧食預計需求3萬t,其他行業預計需求糧食2萬t,合計需求1492萬t。現有糧食產量.946萬t,實際還需求546萬t。
二、提升糧食供給能力面臨的制約因素
2.1資源要素約束
青川縣雖有土地面積3216kmZ,但只有19467hmZ耕地,人均占有耕地786.7mZ。
2.2土壤養分的影響
1946.7h耐耕地中,只有480h耐耕地達到中上等質量耕地,大部分屬于中低水平。.23比較效益約束農業總產值3億,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6%,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低,對家庭收人的貢獻更低。
三、提升糧食產能潛力的途徑與政策建議
3.1改造中低產田土
大幅度改造中低產田土,完善農田排灌渠系,整治田間耕作道路;加強耕地地力建設,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示范推廣綠肥種植,加快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提高耕地持續、高效生產能力;建立耕地質量評價預警體系。通過以上措施,全縣新增333.3h耐穩產高產農田,有機肥資源率提高10%以上,糧食單產平均提高5%以上,可實現新增糧食生產能力555萬kg以上。
3.2推廣優良品種
加快良種更新換代步伐,把好種子市場質量“準人關”。該縣玉米、水稻、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馬鈴薯、小麥良種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良種在增產中的貢獻率提高6%。通過優良品種更新換代可新增糧食生產能力668萬kg以上。
3.3推廣重大技術
加強技術指導,強化集成示范,引導農戶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提高技術到位率。通過推廣普及重大技術措施,可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274萬kg以上。結合測土配方施肥中耕地立地條件和土壤屬性等條件,該縣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麥、油菜的生長施肥情況及建立的施肥指標體系如下。
(l)玉米在玉米施肥方法上采取重施底肥、輕施苗肥、猛攻苞肥,施肥比例上氮肥3:2:5,磷鉀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用,在施肥時期上,改變傳統玉米的攻苞肥由原大喇叭口時期提前7一10d追施。主推以增密、增肥、育苗移栽和覆蓋栽培為主的玉米配套高產技術,抓好適期早播、育苗移栽等關鍵技術環節。玉米配套高產技術覆蓋率提高巧%,達到80%以上,可增加玉米生產能力756萬kg以上。
(2)水稻水稻在施肥品種上,改變往年農民只重視施氮磷肥、忽施鉀肥的習慣,推廣減氮穩磷增鉀的措施;在施肥方法上,采用氮肥底肥和分孽肥按7:3的比例施用,高產田底肥、分孽肥和粒肥按7:2:1的比例施用,但土壤質地粘重肥沃田采取底肥一道清;磷鉀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用。主推超高產強化栽培、無盤旱育優化定栽技術。該縣水稻單產提高12%,可增加水稻生產能力96萬kg。
(3)小麥小麥在施肥時期上改變農戶不重視施分孽肥和施肥時期偏晚(要見下雨或小雪)才施的習慣,做到在三葉期施用分孽肥;在施肥方法上,氮肥底肥和分孽肥按7:3比例施用,磷鉀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用。主推免耕露播稻草覆蓋及精量播種等技術。該縣小麥免耕露播稻草覆蓋技術增加1666.7hmZ,規范化小窩疏株密植播種技術擴大26667hm2,單產提高20%,可增加小麥生產能力220萬kg以上。
(4)油菜在施肥品種和數量上,改變往年農民只重視施用氮肥、磷肥的習慣,忽視鉀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特別在油菜上推廣增施微量元素硼肥;在施肥時期上強調蔓肥在立春之前施用;在施肥方法上改變農戶只施底肥的習慣,推廣施底肥、苗肥的同時,增施蔓肥,在施用氮肥時底肥、苗肥、蔓肥按5:2:3,磷鉀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用;推廣育苗移栽、帶裝種植等農業綜合技術,可增產200萬kg。
3.4改革耕作制度
通過改革耕作制度和改進種植方式,充分利用光熱水土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旱地堅持規范改制,對無水源保證的“三田”改走旱路,推廣“雙三O”、“雙二五”和“雙六O”改制模式,為玉米早播早栽打下基礎。通過推廣稻-麥/油模式、旱地麥/玉/豆(苔)/芋模式,利用秋季溫光資源種植秋馬鈴薯。通過旱地改制和發展避旱農業可增加玉米面積133.3h耐。實現產能80萬kg。
3.5加強病蟲害防控
重點防控玉米螟、紋枯病,水稻稻瘟病、螟蟲、紋枯病,馬鈴薯晚疫病,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麥蚜、白粉病。通過強化病蟲害預測預報和統防統治,使病蟲預報準確率提高3%~5%,預警時間提前10d以上,示范區專業化防治效果比農民自防提高10%一20%,平均每667mZ多挽回糧食損失30~50kg,累計可減少糧食損失1巧0萬kg以上。以上合計實現產能3727萬t,還不能保證需求,尚需調進糧食1.733萬t。為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一是各級部門要爭取當地政府整合涉農資金和資源,設立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專項資金,大幅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增加用于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專項投人。二是通過落實和完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推廣補貼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促進耕地向種糧大戶和種糧能手集中,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種植;加快糧食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化服務組織的獎勵和扶持力度,推進糧食精深加工,加快推進規模種植、規模經營,帶動糧食轉化增值,提高種糧效益。三是建立宣傳引導機制。各鄉鎮應壯聲勢、鼓干勁、促落實,把標準農田建設和良種良法示范與推廣作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抓手和農業部門展示工作成效的重要平臺。
作者:李海燕 單位: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農業局
參考文獻:
[1]方喜和,徐世艷,王遠路.水稻高產應重視的幾項技術措施.吉林農業,2006,(03)
[2]柯普.影響作為產量的“木桶原理”.山西農業,1997,(02)
[3]馮大軍.氮肥與農業增產豐收.中國農業信息,2009,(12)
[4]丁延生,吳奉剛.1995年山東省農業生產形勢的分析.山東經濟,1995,(03)
[5]郭守紅,江汝勝.小麥抗災增產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12,(14)
下一篇:推進消費模式轉變的稅收政策探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探析國防軍工科研單位青年科研人員價值觀培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