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摘要】本文著重探討分析內部控制管理體系,重點從和諧的角度找到管理制度建設與執行力建設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系,主張通過建立質量認證體系、運用溝通宣傳手段、依靠社會組織、建立企業文化等幾個相互作用的方面完善企業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關鍵詞】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危機意識;和諧
一、引言
1、內部控制制度的廣義詮釋與運用
一般意義上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準化業務處理程序。本文所說的內部控制指的是管理者通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建立起來的企業行政領導和各個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在處理生產經營業務活動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體系,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
2、建立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當前在管理界最熱門的用語就是“執行力”,而“執行力”和管理制度之間不“和諧”。不論是從現實上看,還是從理論上來講,要消除不和諧,首先還是要從制度入手。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們有意識建立起來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確定的各種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對人們行為產生非正式約束的規則。
3、通過導入ISO質量認證體系,建立管理制度文件體系
內控規范與ISO體系都是建立外部信任為目的,都是企業經營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ISO標準是從質量的角度出發,通過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改進得循環,達到持續改進得目的,以維護客戶利益為基本出發點,防范質量信息虛假,最終目標是達到客戶滿意;內控體系重點關注的是與資金流相關的資金管理、籌資管理、預算管理、成本費用等,以維護股東即投資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尤其是財務報告數據的真實性,防范財務數據信息虛假,最終目標是令投資人滿意。
建立企業制度不難,要普及和執行這些制度難。當前許多企業都向國際標準看齊,力求通過ISO國際質量認證體系,這不失是一個建立專門立法部門對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進行全面完善的機會。ISO質量認證過程通過領導參與,全員培訓編制建立文件體系,強調對各部門的職責權限進行明確劃分、計劃和協調,使全體員工都貫徹到質量體系即是公司制度規定中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從以上兩種體系涉及的內容看,ISO體系的要求雖然不涉及直接的財務過程,但仍有部分內容如銷售、采購、人力資源、存貨、合同、第三方的資產等內容及要求與內控規范相重疊;從表面看內控規范不涉及產品質量過程,但畢竟所有的生產過程都與錢相關,都會在經營活動中的預算管理、成本費用上體現出來,并進而傳遞到資金管理上,所以二者息息相關。
作為ISO 與內部控制標準的支持性文件、規章制度與員工息息相關,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必須全面體現兩個管理體系的要求。應著重解決5W1H問題,即why(為什做)、what(做什么)、when(何時)、where(何地)、who(誰來做)、how(如何做),明確職責便于操作,同時還必須體現內部控制標準的有關要求。
二、引導各個階層員工找準自己的位置,加強執行力的建設
1、全員參與,領導重視
有了制度,還要有具備良好素質的員工去執行;有了制度,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著名企業管理專家余世維認為在當前存在于中國企業里面突出的沒有“執行力”的表現有:(1)對執行的偏差沒有感覺,執行沒有力度;(2)個性沒有力求完美的感覺;(3)對公司標準不執行徹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也不積極;(4)更有甚者,消極地執行。所以,領導必須重視內部控制制度,以身作則,領導示范作用是無形的,將會帶動全員參與,從而促進制度的推進執行,達到內控的目標。
2、加強執行力建設,對癥下藥
(1)通過導入ISO質量體系有助于“執行力”建設。質量標準體系要求制度的建立過程必須明確各階層人員的工作權限與工作內容,制定職務說明書,避免三個和尚抬水喝。導入ISO體系,通過會議召開、流程分析、整合程序制定、進度追蹤報告、執行檢討;從而避免重復工作及多頭管理的矛盾。同時在整合的過程中實現了規章制度高度融合;作為ISO 與內部控制標準的支持性文件,規章制度與員工息息相關,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必須全面體現兩個管理體系的要求。另外,ISO手冊文件實行完整包容,把質量手冊和內部控制手冊整合成質量/內控手冊,實現一體化管理。在手冊的質量/內控方針、目標、管理職責、組織機構、基礎設施、工作環境、人力資源、采購過程、監測改進等內容中,要體現內部控制標準的有關要求。
(2)隨著公務員考試錄取制度的改革,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也受到不少沖擊,機關作風漸漸好轉,“為民、便民”正式提上日程,通過宣傳公務員改革,在企業中倡導優勝劣汰機制,轉變思想作風,用一個企業、一個集團甚至一個行業的“危機感”促成員工的危機意識,從而達到加強員工服務意識、奮斗向上的目的。、隨著高校畢業生的不斷增加,企業借機提高人力資源價值水平,不光要從學歷上高要求,更要從個性追求等各方面綜合擇優選擇人才,因為企業需要的是一批有服從個性又不乏上進,對執行偏差有感覺并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又會徹底去貫徹執行的員工。內部控制方法中的人事控制和激勵控制靈活的應用對現代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有張有弛的人事激勵機制能夠促進執行力的建設,同樣企業有了執行力,就能更好的推動內控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三、發揮社會組織在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注重宣傳、溝通、教育
不管我們有沒有感覺到,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的條件下,尤其在國企里面,意識形態即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是否越來越微乎其微,但是我們決不能忽視它的作用。其實,社會組織的功能是很大的。它具有服務、協調、溝通的功能,其成立的宗旨就是為成員辦實事。因為員工的素質良莠不齊,在更新企業制度體系或者是危機到來要求改制后,要員工馬上改變以往不良的工作習慣,這是不切實際的,“立法”部門與企業各階層管理人員,應不斷通過工會、黨團組織對員工進行制度宣傳、教育、溝通,了解員工的心態,幫助員工積極轉變態度,使員工了解制度建設的目的,潛意識的形成對制度的遵守,矯正不良行為,從而達到逐步有效執行企業制度的目的。
四、建立企業文化,倡導危機意識,改變員工的觀念,成為內部控制的源動力
1、依靠建立企業文化,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發展觀,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建立企業文化和加強黨團組織建設都是通過非正式制度建設加強內部控制的表現。非正式制度在企業中作用巨大,它決定員工整體的素質、習慣習俗、道德修養、價值觀念等。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們行為選擇的大部分行為空間是由非正式制度來約束的。這也是為什么會有“大同”社會和“烏托邦”社會形態構想的原因。用辨證的眼光來分析“大同”和“烏托邦”失敗的教訓,不難找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間缺一不可的關系。
2、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再生或者重生的力量源泉,更是企業非正式制度誕生的“催化劑”。
3、企業文化建設要結合企業內部社會組織建設,有力實現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結合。
由于種種原因,意識形態因素逐步淡出經濟舞臺。尤其在國有企業表現特別突出,在國企發展過程中曾起重要作用的政治思想工作功效下降。國企內部凝聚、激勵、聯系干部、職工的紐帶處于斷層,而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以及社會價值觀紊亂的現狀,都要求國企必須找到新的思想、觀念整合方式,強化內部凝聚力,密切干群關系,轉換干部職工思路、心態,一同奮發向上以求渡過難關。這種新方式實際上已經有了,那就是企業文化。而對于現代企業而言,通過對企業發展沿革、現狀及外部環境的考察,全面提升企業的經營宗旨,明確企業使命,提煉統整企業價值觀,達到改變員工觀念、思路、心態,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與進取精神。
總之,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在導入ISO體系的過程中,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管理效力、決策與實施的速度,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與生存能力。規范化的作業流程與員工工作行為,形成了企業一個融洽、競爭、有序的工作環境,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誕生,并維持生存。反之和諧、良好的企業文化的建立又會促進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力的建設。
注:OEC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每天有所提高。
下一篇:探析加強和完善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探究新時期公路管理單位人力資源激勵機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