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跟主管吵了一架,S公司的銷售代表李軍就開始留心報紙和網上的招聘廣告,準備跳槽。只要條件搭得上的公司,他就將事先準備好的簡歷從電腦庫里調出來,執行一個copy和paste指令。接下來,就是每天查看E-mial。
雖然事先有“廣種薄收”的思想準備,但回復率之低,令李軍對網上招聘不免有些心灰意冷:發出近百份簡歷,大部分石沉大海,只有幾家公司給了他回音,而且都是一招幾十人的崗位。
根據去年底《解放日報》和無憂工作網的聯合調查,被調查者中80%的人有過網上投遞簡歷的經歷,但成功獲得職位者僅占7%——網上應聘雖然方便,但成功率有待提高。
人事經理的信箱爆了
2月23日至29日,僅一周時間,在網上登載招聘廣告的“智慧工廠”網絡公司,就收到735封求職E-mial,較早登載廣告的“e領公司”,三個早上收到了180封E-mial。
每個E-mial信箱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人事經理不及時下載或刪除部分信息、騰空信箱,你的簡歷很可能根本送不到招聘者手中。
有些人事經理面對洶涌而來的求職材料,因為來不及處理,就會設置一個口令,擋住其他郵件進入,因此,當你找不到對方的IP地址、無法發送簡歷時,可以等待,10分鐘以后再發,或隔天再發。
由于目前做招聘信息的越來越多,而有些并沒有充足的信息源,就采取“盜用”知名招聘信息的做法,這樣,明明一個公司已經招聘結束了,可過期的招聘信息和作廢的E-mial信箱依然掛在一些公司根本沒有正式委托過的里。網民點擊這些信箱地址,當然就是一直無法聯上了。
“一一回復,不現實”
某外資制藥公司人力資源部葛小姐抱怨:“一些明顯不符合要求的,也會遞一份簡歷,比如應屆大學畢業生應聘總經理的,這就比較過分。一般來說,我們只回復兩種人,一種是有意向錄取的,另一種是各方面條件不錯,但暫時沒有合適職位的。”
吳先生曾給某互聯網公司投遞簡歷,3個月后,他已經完全不抱希望了,卻出人意料地接到對方的面試通知。原來,雖然吳先生各方面條件不錯,但公司當時已經找到合適人選,現在公司決定擴大業務,根據儲存在內部人才庫里的資料找到了他。
自動回復,尊重每個應聘者
專業招聘,開始著手從技術上加以改善。例如中雇網,為每個公司設置了專頁,將應聘者發來的E-mial,先按應聘的職位分別歸類。對明顯不符合條件的人,自動過渡,放在一邊,并在得到招聘公司確認后,自動給這些人發送E-mial:“對不起,您沒有通過初選。”這就使得人事經理的工作更有效率,讓合適的人及早得到面試通知,也讓不合適的人及早知情,這是對每一位應聘者的尊重。
職場貼士:把工作當成自己的戀人。對待工作要熱情,如同對待自己的戀人,大部分人可以把以往的“經驗”照搬過來,細心、謹慎、全面的對待自己的工作。摸清“套路”之后,相處下來自然順風順水,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