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貧二代”迅速成為高校BBS上的熱門詞匯
這是第七次,張一男在應聘簡歷的“家庭經濟狀況”欄選擇了空白。這個浙江大學2006級的理科畢業生,正面臨著即將到來的年度job hunting(找工作)。
“見過的人民幣從不超過10張,家庭收入怎么寫?”張一男反問。她來自福建貧困農村,紅薯是她年少記憶里的主食。
事實上,她最擔心的是,貧困的家庭狀況是否會成為就業應聘中的絆腳石。幾乎所有就業信息網的應聘系統中,都設置了“家庭收入”這一條目。
近日,“貧二代”一詞在各大頻頻出現,并成為上周谷歌十大熱點詞匯之一。提出者石述思在《貧二代的標準》一文中認為,相對于“富二代”,“貧二代在就業方面的劣勢更為明顯”。
“這句話,很有同感。”張一男表示。盡管“貧二代”標準有待商榷,可是這一名詞迅速成為校內網、各大高校BBS上的熱門詞匯。“出身貧寒、社會關系缺乏,求職過程中全靠個人奮斗”成為校園“貧二代”的簡單特征。
為此,記者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的7所高校進行了相關調查。500份樣卷的統計結果顯示,7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就業應聘中,他們或多或少遭遇過來自家庭狀況的壓力。這些壓力,有的來源于競爭者相對強勢的家境,更多的則是高額的求職成本。其中,高達65%的應屆畢業生表示,他們最看重的因素是求職應聘中家庭經濟狀況所占據的影響值。
“他們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兒”
5分鐘后,面試結束了。北科大的付曉匆匆走出面試房間,借來的套裝,穿在身上整整大了一碼。直至今天,付曉仍記得半年前他面試的場景。
“看到‘貧二代’的有關解釋,說出了我的心聲。”付曉笑了笑。他堅持認為,貧窮的家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在“拼爹游戲”中的失敗。
那是今年1月一個寒冷的早晨。付曉7時起床,坐公車、換地鐵,頂著寒風,“嗖”地沖進北京國貿附近的一幢寫字樓。每層近400平方米的房間,分隔成密密麻麻的格子間。“白領”們穿著西裝、套裙,皮鞋“噔噔”敲在地板上。
這是他向往的生活。這個23歲的本科畢業生,來自陜西榆林地區某貧困縣,“人吃高粱面,老鼠爬屋檁”是他家的基本狀況。簡歷、筆試、一面、二面,過五關斬六將,他如愿進入了這家房地產集團的終面。
“面試官怎么問的?”等待的同學圍上來。
“他就問了問家里的情況。”付曉勉強笑了笑。
實際上,面試官劈頭蓋臉第一句話就是“家里是干嘛的,如果我們需要相關資源,你能提供嗎?”他愣了。付曉的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干上一年的純收入不過500元左右。他的大學學費,由外出打工的姐姐提供,生活費則是依靠勤工儉學。
“如果家里條件好,難道還去房地產公司當小哥兒?”付曉在日志里自嘲。另一名同校的學生則得到了這份工作。盡管該生的父親只是中部地區某縣政府的工作人員。
付曉曾對應聘問題進行質疑。房地產公司HR(人力資源)的說辭是,“社會本來就是資源重組,應聘者的家庭關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何樂而不為”。
面對即將到來的9月jobhunting季節,一個求職應聘的相關調查在高校大型BBS水木社區“職業生涯”版進行。不少公司的HR表示,招聘中的確存在“以應聘者的社會關系論英雄”的現象。并且,這一現象在依賴社會關系的各大公司、壟斷型國企和小型事業單位等廣泛存在。
記者調查發現,80%的應屆畢業生最關注的詞匯為“貧二代”、“潛規則”、“黑幕”等。他們認為,“拼爹游戲”決定了“貧二代”應聘者的工作境遇,并對此產生了強烈的悲觀情緒。
一位應屆生求職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關系固然對畢業生求職存在著一定的影響,但完全沒必要產生恐懼心理。他認為,“拼爹游戲”固然存在,但“貧二代”學生更應關注自身能力的增強,積極參與競爭。
在采訪過程中,往屆畢業生杜涓涓講述了自己的故事。這個出身農民家庭的女生,“頭懸梁、錐刺股”,復讀了兩年,才考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杜涓涓從大三開始便在杭州某報社實習。因為勤奮工作,她得到了上司的口頭許諾。然而到了最后應聘階段,她并未得到任何職位。最后入圍的是3個來自于三本院校的“空降兵”。上司悄悄透露,“都是本城有錢人的孩子,報社拉廣告得靠他們的資源。”
杜涓涓并未氣餒,但一次在公交車上看到電視里播放的廣告時,還是心有戚戚焉。廣告里,一只灰不溜秋的小袋鼠望著大象,喃喃自語:“他們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兒。”
3個月之后,她通過筆試、面試,得到了在寧波某報社的實習機會。“之前的實習經歷對我的幫助很大。”采訪、寫作,杜涓涓上手很快。此外,在原來報社實習積累的人脈也對她有很大的幫助。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昌鳳教授認為,“貧二代”學生確實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處于相對的弱勢。他們的資源稀缺,比如物質的、社會關系的,甚至自信心。不過,隨著中國市場的效率化,國際化企業和機構在中國日益增多,年輕人可以憑真本事獲得更多的機會。
職場貼士:老板打了員工一巴掌,看各國員工的不同反應, 日本員工:頭一點:“嗨!” 。美國員工:立刻叫來了自已的律師。 英國員工:微笑地報警 。俄羅斯員工:反手就給老板一巴掌 。法國員工:想辦法搞到老板妻子和情人。意大利員工:叫黑手黨。中國員工:立刻編織一條微博——泄憤!換了你是員工,會咋弄?
下一篇:2010年12星座求職升遷運勢揭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部經典電影中的職場啟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