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zzch.cn]報道:聰明的員工都信奉一句話:永遠不要輕視你的老板。但再聰明的人也會一時糊涂,以為自己至少在某一方面超越了老板——雖然有時候這常常是真的,更要命的是,這種輕微的自大意識很容易在言行之間流露出來,當然也就很容易被三頭六臂的老板感知。或許有些心胸寬大的老板很樂意看到有精兵強將的可喜局面,但也不乏有些老板對此有些許悵然,就像母親看到成家立業娶了媳婦從此不再需要她噓寒問暖的兒子一樣。
我的好幾個朋友因為這種小糊涂吃過大虧。一位是能干的產品部經理,他上任的時候,中國公司和亞太區產品總監之間意見分歧很大。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研究后,此君向中國區CEO拍著胸脯保證,放心,這件事情由我來搞定。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個月不到,這個分歧居然真的慢慢被他擺平了,再過三個月,經常挑戰中國區CEO的亞太區產品總監連吹毛求疵的E-mail也越來越少了。以至于CEO都有些納悶地問這位老兄:你到底使的是什么招兒啊。按理講,這該是好事啊,從此大家安安份份各司其職,效率不是更高嗎?現實的情況卻是,一波已平,一波又起。新起來矛盾出現在CEO和產品部能人經理之間。在剛加入公司時,CEO還會時常關切產品部經理的工作困難,表示愿意協助他共同處理與亞太區難搞的產品總監之間的沖突。現在好了,能人經理在向CEO請求支援時,CEO的口頭禪變成:你那么能干,這點事兒哪難得住你呀?然后對他的困境不聞不問。
這就是員工的困惑:不能干吧,怕被罵;太能干吧,又怕被老板打壓。這也是老板的困惑:員工太弱吧,自己太累;員工太強吧,那還用得著自己嗎?
因為同樣的原因受老板冷落的某市場推廣總監在痛定思痛之后,采取了步步匯報的方針策略,每天給他的老板發一條手機短信,匯報他的進展、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難。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條條發過去,沓無音信。失寵的市場總監決定持之以恒,在堅持了兩個星期后,老板的電話來了,希望和他就這個項目細談一次。用這位市場總監的話說,這一次談話后,一路綠燈。
有位最近成為母親的女強人對我感慨:你知道為什么你心甘情愿為這個小東西鞍前馬后嗎,除了血親關系外,還有它的無助,它那種沒有你就活不下去的對你的終極需要,這甚至可以說是它的武器。這種武器,有時對職場中人也很用。 案例3:
李輝是北京一家知名軟件公司的銷售總監,他的頂頭上司王總乃搞學術、技術出身,由于工作重點長期落在研究和開發領域,從而對銷售一知半解,但王總經常經常呼東喝西的插手銷售部的事,礙著面子的李輝哪怕王總指揮錯了,李輝也順從的去做。不久,銷售部的體系被倒騰的亂七八糟,銷售業績也一跌再跌。一時間,高層批判(包括王總),屬下埋怨,讓圈子里曾經赫赫有名的銷售大王李輝頭暈眼花,有苦訴不出。并且與上司無法說明白。
招數:兼并立場跨越斷橋
李輝經過思考,決定采用兼并策略,就是用自己的銷售智慧把不懂銷售的王總給兼并了,讓王總在銷售方面跟著自己的思路走。為了照顧王總的面子,李輝首先把過去的失敗寫成總結,并檢討自己過于懶散,不夠努力;然后提出挽救和解決的捷徑,為了得到王總支持,他還特意列舉了現在的市場背景以及同行業公司的成功案例。同時他主動出擊,就是在王總還沒有開始指揮的時候,他就把事情的處理以及處理事情的幾種方式、路徑,每一種方式和路徑的利弊等都詳細列出后再去虛心的請教王總。王總再不懂銷售,也知道采用成本最少賺錢最多的那套銷售方案。成功“兼并”了王總的李輝,在銷售方面因為了業績的持續攀升,而得到了董事會的認可與贊賞。王總也漸漸的退后,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專業以及人事、財務的管理上,企業的不穩定因素完全的得到了控制,公司運營進入了高速發展狀態,李輝的各項工作順風順水,漸入佳境。
李輝的經歷,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啟發:兼并上司的立場,的確不失為向不懂裝懂的上司溝通的上等策略。從首先,它沒有排斥上司的觀點,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場上,最終是為了維護上司的權威,出發點是善意和良性的;其次,為了更有效地說服,李輝針對實際具體問題,多陳述事實材料和數據,讓事實出來說話,然后對其進行“順水推舟”地提醒和說服,進而達到說服效果,這既是對工作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的表現,又是對上司的愛護。因為這種策略是一種溫和的方式,能夠充分照顧到上司的面子和自尊,易于被上司接受,效率較高。
案例4:
小路是興隆快樂飲料公司的業務經理,在與合作方的合作過程中“受制于人”的因素遲遲無法解決,致使業務發展很不順利。年終會議上,小路總結了過去業務發展中遇到的大量實際困難,由于對該業務的過分投入,總結時小路講話的情緒一度有一些激動。豈料不久,老總下達的年度業務量高得出奇,小路度日如年,心里想著去年都不怎樣,今年怎么可能?小路一邊郁悶至極,老揣摩著是不是態度不好而得罪了老總;一邊又盡力的適應老總的工作風格,尋找可能實現目標的方案。可是他提出的解決方案,總是在與老總交流的過程中被否定。
招數:輕松場合東風化雨
經過觀察,小路發現老總由于業務壓力,心情一直很差,直接導致了連鎖反應。于是就采取了柔性策略,加強工作外的溝通。例如利用一些輕松的場合同他聊天,表示對他的理解;
會餐、聯誼活動上再三的給他敬酒,表示尊重;另外,他也適當的組織一些朋友聚會,盡量邀請一些層次高、職位高的朋友,并請上司參與其中。在小路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老總與小路的談話日漸輕松起來。老總逐漸相信和理解了小路的壓力,同時也指出了小路以往工作中的弊端,并同著小路一起商量出了解決辦法。最后由于公司上下同心,某些在以往工作中克制業績發展的因素得以解決,使得業績有了很大的飛躍。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總結出:在提意見的時候,還要照顧到你的上司的心情,當公務纏身、諸事繁雜時,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隨時傾聽你的建議。特別是在上司同時對你還有隔閡的時候,更應該采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首先上班溝通的時候,注意說話的態度和敬語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你的意思,由于你的坦率和誠意,即使對方不完全贊同你的觀點,也不會影響到他對你個人的看法;而下班的時候,多了解上司的愛好,一起打個保齡,或者參加一個朋友聚會等,利用輕松的場合潛移默化的消除障礙。在兩面結合的溝通中最能產生效應。
案例5:
肖飛是時代太陽商貿公司的業務員,他在匯報事情并向主管請教的時候,主管總讓他自己去找解決辦法。但是肖飛找到的結果不是主管喜歡的,或者別的部門有意見時,主管又會在會議上大聲責怪他的不是。在多次提案以及提出意見都被他拒絕后,肖飛已經不知道他到底要的是什么了!也就是主管的要求可能已經超過肖飛的能力范圍了。
招數:引導提問解開死結
肖飛思索再三后,采取了新的策略。首先他很虛心明白的告訴上司,他很喜歡這個工作,而且也想要學習,如果主管老用這樣的態度,對他的學習與成長并沒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對公司發展也是沒有意義的。在主管的態度緩和下來后,肖飛利用溝通技巧中的“引導式問句”,要求主管一步一步,仔細具體的告訴他正確的作法和方??把簡短抽象的意思,用具體的方式表達出來。引導式的問句通常包含下列的關鍵詞詞:“你說的……是什么意思?”、“你說的……應該要怎么做?”、“為什么你說……?”、“那我這么做……可不可以?”等等。在成功連續的使用了引導式問句之后,讓原本習慣用抽象簡短話語表達的主管,突然像打開匣子一般,跟他倒了一大堆的教訓、訊息,而這些直接克服了原本的障礙環節,使得肖飛理清了接下來的行動步驟,從而和主管達到了共贏。
案例6:
清新紙制品公司由于業務的飛速發展,總部要從石家莊搬到北京,劉強負責與業主談判、定合同、與家俱商、裝修商們招投標,平面設計等。根據以往的經驗,完成搬家至少需要五個月的時間。但是,新上司是急性子,每天都電話催促,并根本不聽劉強解釋客觀原因,還下了二個月進新辦公樓的軍令狀。劉強明白搬遷工作的確需要加快速度,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二個月內完成,于是劉強陷入如何與上司溝通的漩渦。
招數:多種選擇破冰而行
于是,劉強制做了一個完成工作的時間進度表,修整之后交給上司,并提出了6個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局部進駐、簡單裝修等不同的選擇,并列出不同方案的時間以及利弊,最還提出了一個能夠盡快解決問題的時間方案進度表,最終上司只好欽定其中的一個方案,并且不再整天電話追問了。要使自己上司的溝通順暢,往往需要給上司提供可靠的多種選擇,而不是問題和單一的方案。如果就是強硬的傾訴問題和售賣你的唯一解決策略,你的上司就會覺得你不把他放在眼里。因此,千萬不要說:“你都看見了,我已經盡了全力,做不完我也沒辦法。”或者說:“這是唯一的也是做好的解決方法。”而應該說:“我很高興做這件事。但在做之前,希望您了解我正在做的工作以及我為這項新工作而對工作日程準備做的一些調整。這些些調整大約有5個解決方法,您對這些調整有什么建議呢?”。
另外,不要只給他壞消息,也要給他好消息。如果你只是不斷地帶來壞消息,久而久之,你自己也就成了壞消息。不要因為你要集中處理問題,而輕視好消息。這樣做,只會創造不良的氛圍。好的上司痛恨那種有了問題并將問題放在他的肩上,而不是帶來解決方案或者至少給出某些選擇的行為。
案例7:
在好味達食品公司里面,銷售部經理劉強與宣傳部的張港經理就是冤家對頭,每逢劉強找張港,就被皮球砸的“鼻青臉腫”,張港為人熱情,表面看很支持劉的工作,卻總在不經意間把自己的任務踢給劉:“你是掌握財權的領導,這事還是你負責吧?”或:“如果這件事由你而不是我去聯系,對方可能會更重視。”甚至說:“明天吧,今天我還有緊急的私事處理!”。而劉強剛進入這個公司,正急于出精彩成績,但是最近兩周總遭遇這個瓶頸,讓他苦惱甚至憤恨不已。長此下去,無功的自己只有走人了。
招數:幫他人就是幫己
此時,劉強突然想起一句話“把腳放進別人的鞋子里”。于是他自己仔細觀察后,發現張港不是有意的折磨他,而是家里的孩子高考后分數低找不到好的學校,于是他托大學的一個同學,很快的解決了張港的后顧之憂,結果兩個人很快的成了一個好的搭檔。在同事之間出現不順暢的時候,首先,要處處替他人著想,要學會從其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善于作出適當的自我犧牲。而替他人著想還表現在當他人遭到困難、挫折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是雙向互利的,您給別人的種種關心和幫助,當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得到回報。另外,如果在表達自己思想時,如果能含蓄、幽默、簡潔、生動,也會起到避免分歧、說明觀點、不傷關系的作用。
案例8:
中關村妙手偶得科技公司的業務總監許林有一個屬下小郭,總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工作,于是他氣急之下就罵了小郭,當時小郭很委屈的樣子,也低聲的辯解過,但許林是一句話也聽不進去。這位屬下從此不再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默默無聲努力的工作著,甚至許林再罵他的時候,他競一言不發滿眼茫然。但心底認為他的主管很挑剔,許林也認為這個員工太笨,兩人有些心照不宣,合作很不愉快。別扭了2個月,許林發現其他屬下也逐漸的疏遠他了,能不與他說話就一派躲閃舉動。許林預感到與小郭的事情已經如感冒一樣傳染了別人,這樣下去,自己必然與部門所有人都無法順利溝通了。
招數:夸獎打破沉悶僵局
許林經過自己的檢討,發現自己太苛刻了,無法平易近人就自然無法深入溝通。兩個月后,在一次單位組織的郊游活動中,許林找到了好機會,于是很隨意的對坐在旁邊的小郭說:“你前天做的一個方案挺棒的。”小郭很吃驚,隨即便跟他談起了更多工作計劃,關系漸緩。而許林也突然發現,這個小郭原來不是很笨啊,他的某些想法,還真不錯。許林從此開始關注員工的情緒并在一定的時候夸贊下屬。不久后,許林吃驚的發現,業務部的氛圍不再死氣沉沉了,業績一改過去的徘徊不定,開始平穩上升。員工的心情好壞決定著工作質量,而上司的夸獎也是員工工作的一種動力,對他們來說是上司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多夸員工即便是批評也要先肯定他的某些能力后再去評說他的不足,最能有效的消除下屬由于地位不同而對你產生的敵意。而當上司滿足了下屬的一些心理需求時,反過來他會滿足你對他的工作要求。但須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張,從而使人產生一種虛偽的感覺,失去別人對您的信任。
與象共舞需要“三通過”
我們以與上司溝通為例,講述溝通的三通過。
一、深入了解上司
在工作中,很多人總把上司放在敵對的位置,也錯誤的認為上司總愛和自己過不去,動不動就找茬。而事實并非如此,大家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把工作做好。
而把工作做好的前提之一就是你必須了解你的上司,上司的工作風格、態度、習慣以及上司本身的優缺點,這些都將直接的影響著你的工作方式甚至是進展。所以了解上司有助你看到上司的鋒芒而從容的避開,完成溝通的順暢。
◆冷靜謹慎型上司
他會欣賞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喜歡一份記載詳細的工作報告,提交給他的工作計劃也是越詳盡越好,因此,在溝通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穿得體的職業裝也是他欣賞的。謹慎的人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因此要注意不要與他過于親近。
◆懦弱妥協型上司
耳根子軟沒有主見是他的弱點,他可能很容易接受你的建議,但同時又可能受別人的影響而動搖,這時你除了多向上司闡明你的觀點以外,還可讓持相同觀點的其他同事向上司進言,支持你的觀點或計劃。
◆豪爽外向型上司
一個外向而粗線條的人,對形式上的表面的一套并不講究,更看重的是你的實際工作能力,他會欣賞辦事細致的下屬,也不反感不拘小節的人。注意不要背著他搞小動作,或是當眾頂撞他,激怒了他就不好辦了。
◆吹毛求疵型上司
如果你不想被他的百般挑剔弄得神經兮兮,只有擺正心態不要太介意他的批評,要知道挑刺只是他的習慣而已。分析一下他的批評抱怨,確有道理的還是應該照辦,至于無理要求可適當采取拖延戰術“冷處理”,拖得時間長了他也沒有精力再糾纏這些細枝末節,催促你快把事情了結。
◆喜歡休閑型上司
有一些上司,深受工作重壓,性情極度不好,假如他不反對休閑,就經常保持與上司在正規場合和非正規場合的溝通,能夠統一目標,也明確老板對自己的要求,也把自己工作的發展計劃給到老板,并得到他的反饋。事實上,辦公室外的溝通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沒頭沒腦型上司
盡量采取一些提問形式,把細節問清楚,了解最終目的。這樣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還有很多,這需要每人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
二、充分了解自己
你是否清楚你個人的優點、缺點以及工作風格、態度呢?在了解了上司后,你更應該詳細的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優缺點以及個人的工作風格、態度。看看你和上司之間有哪些共性?哪些不共性?為了避免日后因本身性格原因而可能存在的沖突。你要揚長避短,及時的了解自己、調整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上司的工作方式相切合。
三、讓上司了全面解你
在充分了解了上司也了解了自己的同時,也要讓上司真正的了解你。你必須要讓上司知道,哪些是你的強項,哪些又是你所不擅長的,哪些目標和任務是你力所能及的,當他充分的了解了你,才能授權給你,而你也能完成他的期望而不是讓他失望或者給企業造成損失。
讓老板了解自己,并借此保持的溝通順暢,還是需要注重三個方面的打造:第一是保持非常開放的、融合的思想;第二是加強多角度、多場合的溝通;第三是謙虛的、多方面的體現自己的實力。另外,當和上司溝通時候,也要注意三要點,對方聽得進去嗎?時機合適嗎?場所合適嗎?、氣氛合適嗎?更要注意其方式,怎樣說對方才喜歡聽、如何使對方情緒放松、哪部分比較容易接受等等。
總而言之,身在職場,必須要做好與溝通,而一旦你真正處好了與同事的關系,你就會覺得你們更像是伙伴而不像是上下級。作為伙伴,都會托付你更多的責任,使你事業有進步,工作更滿意。但同時也不應過分天真,相信可以和任何一位同事都能相處的同樣理想。事實上在有些情況下,某片叢林的氣候的確不適應你,這時你就應該考慮尋覓另一片藏有能與你共舞的大象的叢林了。
職場貼士:【剛剛升職如何避免搞砸?】1、壞消息是:多數人通過試錯才了解新崗位;2、一開始你需要創造一些勝績,但不能心急;3、確保你明白各種事情為何是現在這樣子;4、別再像以前凡事愛親力親為,學會調配人力;5、一定讓老板闡明你應達成的目標;6、這不是百米沖刺,避免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