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奇怪?;钤诋斚拢瑓s陷入“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尷尬,習慣在驀然回首時把過去看的透徹,甚至大徹大悟。
工作也是如此。我們對待現在的工作充滿了抱怨:沒完沒了的義務加班,羅嗦的上司,詭異無聊的辦公室政治等等,簡直要瘋掉了,要不是迫于經濟問題,早就不干了。
而,在真的辭職之后,歸復平靜,開始又一份新的工作時,卻又不自覺地懷念上份工作的好。有了比較,人就浮躁起來,總會不滿,總在懷念。
有進取心是好事,但沒有定力卻不見得。因為工作從一開始,可能就并非如你所愿。剛畢業的前三個月,你可能還對找一份能夠學以致用、專業對口的工作信心滿滿,但時間越久,你會越惶恐,最后安慰自己,算了吧,先工作再擇業吧。很多人從學校踏入職場時,開始了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跨界”,學管理的去做業務了,學技術的去做管理了,總之,專業與工作未必對號入座,而真正能夠找到工作與興趣完美結合的那一小撮畢業生,更是少之又少。
工作一旦久了,自己都忘了自己學的是什么。上大學那時,讀的是物業管理專業,這個專業在那個時候屬于很冷但很有前途(就業前景好)的朝陽專業,與大多數同學不知“物業”為何物不同,我在選專業時為此做了不少功課,甚至把畢業后的就業目標都設定好了,去萬科。事實上,與萬科的緣分僅僅是畢業那年短暫的實習經歷,此后,我的工作徹底與專業無關。
畢業時,我進了一家由房產評估轉型做電子商務的網絡公司?,F在看來,那段時間的實踐、積淀真的讓我受益匪淺。那時公司除了技術人員專業以外,基本上都是非專業人士。而我的職業生涯在充滿“意外”中開始,第一個月編輯,第三個月部門經理,半年后我成為公司運營總監,領導著十幾個和我一樣的年輕人。盡管待遇不高,但有足夠的空間去歷練,這對于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已經足夠了。而那一兩年,我處于瘋狂“充電”狀態。
對于第一份工作,我的總結是:一個不經意的表現恰好被一個慧眼識我的領導看見。
所以,先得有儲備,你才有機會遇見“伯樂”。
進入職場,需要給自己做充分的職業生涯規劃,包括你的脾氣、氣質、性格。
首先,別抱怨你的領導。一、無益于你的工作,二習慣你的領導,而不是讓領導習慣你。
其次,維持良好的個人修養。尊重其他人,可以贏得大多數人的尊重,修養是自己最好的名片。
第三,定位自己。很多工作在熟悉、反復之后,都會讓人陷入麻木、無趣甚至生厭。所以,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明晰的職業定位。當在一個崗位上遇到瓶頸時,要果斷做出改變,不要在得過且過中浪費時間。
第四,被裁并不可怕,跳槽不一定幸福。即便是經濟危機、公司不景氣,裁員的厄運降到自己的頭上,也不可怕,更不需要動怒,很多時候,外力可以讓你迅速做出以往猶豫過的決斷,新的機會總是令人期待。而跳槽不是告別工作痛苦的辦法,每一次跳槽,應該是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不是又回到從前,甚至不如從前。從經濟待遇到個人職業生涯都有一個提升。
第五、珍惜自己的驕傲。很多人被工作磨掉了“脾氣”,沒有了自我是很可怕的事情。你是尊重而非逆來順受,對于自己的一些驕傲,要學會保護。
第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這里說的是兩點,一是學習無止境,對知識要保持不斷“獵取”的興趣,比如閱讀廣泛,學習不只是為了當前的一份工作;二是肚量,為人處世,有容才能心寬,才能海闊天空,不然很容易心累。
第七,平衡工作與生活情感的關系。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工作首先是經濟收入的保障形式,至于人生境界,還是比較遙遠的,所以,工作變得與生活更為密切,相互間也更為敏感。工作對大部分人都是“被工作”狀態,所以遭遇壓抑甚至不公,都會有所憂郁,而不是理直氣壯地大喊“老子不干了!”。工作成為事業,成為樂趣,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有些不靠譜,但平衡工作與生活關系,則對所有人而言都至關重要。
如果,工作與生活存在取舍,你會選什么?我的答案是,猶豫都不要,生活。要知道,工作是為了生活。
最后,或許應該檢討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這種心態可能會讓你的第一份工作比實習時間還斷。
職場貼士:犯錯了及時認識錯誤,并盡快改正,吸取教訓遠比一味自責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