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見于《漢書·董仲舒傳》,大意是站立潭邊羨慕鮮魚的美味,不如趕快回家編織漁網,寓義為憑空想像而不去實踐,正如想品嘗魚的美味卻不去編織漁網,僅僅站立水邊羨慕一樣,沒有任何意義。“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訓,同樣適應于現代職場,即身在職場僅僅盯住別人之“魚”而望洋興嘆,羨慕不已,而不從現在做起,腳踏實地向著理想邁進,其結局只能是心理失衡、徒增悲傷。
身在職場,為何會出現“臨淵羨魚”之局面?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機會到來沒有做好準備,沒有努力去爭取、去把握,讓機會白白從身邊溜走;二是機會來了,而自身條件不成熟,要么能力不足,要么不被老板信任,而變得沒有機會。抱怨無益,懊愧不得,責任全在自身。
所羨何魚呢?魚是一種收成,一個結果。身在職場,所羨之魚無非是得到老板的賞識,或重用、或提拔;得到大家的信任,被大家認可和尊重,有一個良好的形象和較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職場所羨之魚。在此特意說明,有一種魚是通過投機取巧或不正當手段而得來,此魚往往帶毒,經常食用早晚受到傷害,不值得羨慕,因此,所羨之魚須是正當之魚、自然之魚。
雖然如此,“臨淵羨魚”的情結,卻也表達了一種追求上進、不甘落后的精神。但僅有此精神是不夠的。精神為虛,化做行為才有力量。要有回報須先付出,不能僅僅盯住他人的收獲不放,更應當看到他人的付出,關鍵還是要“退而結網”。
“退而結網”中的“退”字,不同于“功成身退”中的“退”字,而是有“讓一步柳暗花明,退一步海闊天空”之意。為何要“退”,只因職場如戰場,免不了刀光劍影,注定要勝負分明,沒有超強的本領就必須要“退”,退至后方,離開聚焦之地,是非之所,以扎實根基,增強實力,正所謂“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
“退”是一種迂回戰術,退的目的是“進”,也就是“以退為進”;“進”的前提是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其手段就是“結網”。身在職場,所結何網,無非能力、人際和心態三網。所結之網需細密有致、耐久實用。退至后方,扎扎實實,練好本領,方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成為職場驕子。
“臨淵羨魚”是一種情結,“退而結網”是一種策略。“臨淵羨魚”空悲傷,“退而結網”方為上。身在職場,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職場貼士:工作四層境界:一是謀生,人首先要解決吃飯,有一份工作來生存,這是工作的基礎階段。二是事業,當吃飯不是問題,工作慢慢成為事業,變成精神上的追求和取得成就感。三是快樂,工作著是快樂的,感到工作充滿樂趣。四是忘我,自己與工作完全融合為一體,工作已是生活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