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職場的成功,肯定自身有著非凡的能力,這是基礎;同時誰也不能否認,環境在人的職場沉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歸根結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身的能力,也就是主觀因素;一類是身處的環境,也就是客觀因素。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講,主觀因素是內因,起著主導的作用,客觀因素是外因,起著輔助作用。對于主觀因素的認識,我們都能正確的面對,都能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能力的決定作用,無論是否有恒心、有毅力堅持自我修正和完善,但至少認識是到位的。但對于客觀因素,也就是所處的環境,我們的態度卻會有很大的差距。對于環境態度的不同,是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身處順境,成功者會經常提醒自己,華為的冬天就在不遠的前面,必須添置好過冬的棉衣; 身處逆境,成功者總是會通過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以期在環境中能夠生存。成功者最普遍的一句左右銘就是“抱怨環境莫如改變自己”。而失敗者 往往會抱怨自已命運多舛,生不逢時,一味地去羨慕別人春風得意、順風順水。其實,對于客觀因素的態度,也屬于主觀因素的范疇,同樣還是我們的態度決定著環境對自身的影響,也就是說,是順境還是逆境,完全取決于我們自身的態度和行為。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想必都已耳熟能詳,說明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力。這也是當今家庭為子女鋪路常用的做法。現代的父母,為了子女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不惜散盡家財,給子女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為發展增添一份砝碼。這種做法本來無可厚非,但若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磨礪出人才的角度來說,其實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當今有些大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一路順利走來,僅僅遇上一些別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困難,就可能跳樓自殺,為其傾注一生心血的父母只能痛苦地在余生中回味;有些炒股人當股票一路漲停時,春風得意,動?大手筆,忘卻了“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的提醒,一旦股市不景氣,深套其中時,也往往出現極端的做法,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悲慘境地。是上帝不公、環境不順嗎,當然不是,究其原因,他們身上缺少的正是身處逆境磨礫得來的平常之心和強大的忍耐力,因此可以這樣說,一直處于順境的人更應當有缺乏忍耐力的危機感。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這就要求,父母要有讓女子經歷各種困境的勇氣,以增強其堅韌性和忍耐力。環境對個人的影響要看個人對環境的態度,困難是暫的,我們要正確面對。所謂“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關鍵是如何平衡心態,讓自己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動力。抓住自己能夠控制的,可以改變的;忽略自己不能控制的,難以改變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內心篤定,一心奔向目標。上帝是公平的,給予你順境,也就把你推向了缺乏忍耐力的邊緣;給予你逆境,是要磨礫你成才,將要委你以重任。因此身處逆境,不要抱怨時事不公,而是要積極地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讓困境成為你拓展前行的動力。有些時候,不是環境不容你,而是你沒有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不能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拿贊美來說,人是感情動物,都想聽到別人的贊美,適度地表揚你的同事,甚至是你的上級,你的工作就會得到他人的幫助,就會營造一個非常好的人際關系,而決不可固執地認為贊美就是拍別人的馬屁,豈是我輩所為?中國管理大師曾仕強說過,“每個人都討厭拍馬屁,但都喜歡馬屁的味道”,雖然有些極端,說的也不無道理。
世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黑與白,黑白之間總是存在大面積的灰色地帶;也沒有完全的順與逆,順境與逆境是相對的,可以轉換的,關鍵在于個人的心態,在于你如何看待。只要擺正心態,積極主動地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那么再困難的環境,也會慢慢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轉化。一句話,身在職場,抱怨環境不如適應環境,改變環境莫如改變自己,堅守并執行這句話,你就會在職場漩渦中游刃有余。
職場貼士:簡歷不要太多,你花著錢,人家還不愿意翻,簡明扼要的,彩色的每次帶一份就可以,給你最想去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