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企業中有兩種類型的員工,一種是“螺絲釘”,一種是“老虎鉗”,如果再有第三種,那就只能是“報廢品”了,每個企業都是如此。
“螺絲釘”是代表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干好自己本職工作,不求平步青云,但求平穩安定的“執行型”員工,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老實人、本份人,此類型的員工一般不輕易表露自己的觀點,從眾心理較強。
“老虎鉗”是能力突出、作風強硬,能夠獨擋一面的員工的代名詞,是一種“控制型”員工,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較為強勢,敢說敢干,雷厲風行。此類型的員工領導力、影響力都較強,看上去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個性的時代,最典型的代表人群就是80后。80后的年青人充滿想象力、個性彰顯,代表了社會個性特征的趨向。從企業來講,創新能力是企業最具競爭力的能力,本質上來講,創新能力就是企業的個性能力,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助推力;企業文化的盛行,同樣表明一個企業只有具備了“活體”的個性----企業文化,這個企業才能形象鮮明,員工才能眾志成城,企業方可不斷發展壯大。社會環境決定了優勢人群的本質特性,具有社會特征的人群注定要成為優勢人群。
做為企業一名普通員工,在職場中同樣要表現出鮮明的個性。比較而言,“螺絲釘”型的員工個性較為模糊,是職場中處于底層的大多數,偏居一域、默默無聞,不顯眼、不張揚,雖然必不可少,但決不會成為眾人尤其是老板關注的焦點,在職場競爭中自然相對處于下風。而“老虎鉗”型員工善抓機會、善于表現的個性特征,往往會把自己置于一個引人注目的位置,通過充分展現自身的才能,打造出優秀的業績,順利得到老板的賞識,成為職場競爭的勝者、時代的寵兒。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螺絲釘”難敵“老虎鉗”。
身在職場,做“螺絲釘”還是做“老虎鉗”,并不是由個人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取決于自身的性格、學識和經歷。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再加上較為強勢的性格、良好的溝通能力,就是做“老虎鉗”型員工的必要條件。倘若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那么還是要本本份份做好“螺絲釘”,把事做好、把心放寬,成為一個合格的螺絲釘,真正為企業組織的正常運轉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如果連螺絲釘都做不好,那么也就離靜靜地躺在倉庫里不遠了,最終只能被老板當“報廢品”處理掉。
“螺絲釘”與“老虎鉗”并沒有完全的界限,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螺絲釘”可以鍛造為“老虎鉗”,“老虎鉗”亦可融化成“螺絲釘”,要做哪種類型的員工,關鍵是要看自身愿望是否強烈,是否已經開始行動。
“螺絲釘”、“老虎鉗”,還有“報廢品”,企業本來就是一部活機器。
此篇文章,任憑各位評說。
職場貼士:要善于發現變化,并適應變化,不管周圍環境及你人生某一階段出現何樣的變化 ,你都應該善于發現其中的各種機遇,并駕馭這些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