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的一位企業朋友告訴我,在經歷某企業兩個半月后他辭職了。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左右,他告訴我了他的工作情況,我就給了預言,估計一個月后他會離開的。事件的經過是這樣的:
某浙江企業是所在行業的二線企業,但在三年前應該在行業內排名四、五位,要知道酒類企業正常能夠排名在前五位應該都是不錯的。我的朋友王某是被行業協會的會長從另外一個相同規模的企業給挖過去的,而這個企業的老板是行業協會的副會長,應該說進入的高度還是有。王某上任總經理后,在第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完成了銷售系統的管理提升,通過經銷商會議和業務人員會議的溝通后,大家對他的理念非常贊同,廠商之間新的合作模式也已經建立起來了,銷售業績有明顯的提升。其實他利用的工具也很簡單,就是對經銷商的促銷費用進行了時效化管理,對經銷商又一定的承諾。銷售系統理順后,董事長也認為效果不錯,要他分管了酒業之外的業務,由于精力的因素,銷售系統由董事長親自負責監管。在銷售過程中,董事長能夠身體力行到一線去跟蹤鋪貨,同時也要求總經理也要每個月抽出15天在市場一線。當時我和該董事長有幸見過一次面,在談話中他很崇拜宗慶后,說娃哈哈的成功和宗老板的一線實踐分不開,而現在自己的企業需要老樹發新枝,也需要領導者具有這樣的精神。但在隨后的時間內,經銷商的促銷核銷費用到了承諾的時間,但總經理和董事長都在外地,無法簽字,是兌現不了的。本來兩個人有一個人在公司也可以辦啊,但董事長和總經理形成的默契是兩個人要經常保持有一個人在公司,但任何費用的開支必須董事長簽字后才能放行,這樣王總在家簽過的字,董事長因為不明白其中的原委,要等到王總回來后當面談過才能簽批放行,但兩個人幾乎沒有時間再一起。所以促銷核銷費用就被耽誤了下來。經銷商的抱怨就產生了,本來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這樣熄滅了。王總感覺老板的誠信也有一定的問題,所以就離開了公司。
后來談話中我和王總共同分析了該事情的前后,認為這次短暫的婚姻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
對于王總個人來說:1、在雙方合作前,沒有對企業的誠信及老板的個性等進行相關的了解,認為企業較大就欣欣然進入了,但個性的匹配度成了難以繼續合作的最大障礙;2、責權不清,在合作前沒有對總經理或者相關領導職位的崗位職責、權限等內容沒有嚴格的界限,特別是作為公司的總經理,竟然沒有對經營過程的簽字權,談何“總”啊。3、作為總經理,其實在企業不景氣的時候應該成為修桶工,擺正企業發展-全球品牌網-的方向、發現短板、促進增長等內容自己應該給老板直接講得明白,許多的思想觀點取得老板的認同和支持,不能做到這一步,職業經理人就會淪為老板思想的奴隸,自己的作用也就只是老板驗證自己思維的工具。一旦老板認為自己的思想不時錯的,自己也就失去了相應的價值。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一旦丟失,也就是職業經理人快要走人的時候了。
對于老板來講:1、用人之前要詳細的考察職業經理人的思維結構、能力水平等,不能為用人就找人,結果浪費了企業和自己成功的時間;2、用人就要給平臺,給與發揮的舞臺,不能因為以前對職業經理人的不放心導致自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3、完善的制度建設必不可少,老板可以不相信職業經理人,但只要有了嚴謹的監督、管理、授權等制度,職業經理人在一定的責權范圍內行使職權,是可以理解而且是應該被鼓勵的;4、老板應該在企業內部形成互相欣賞和互相鼓勵的工作態度和作風,不能為顯示自己的權威為隨意的命令,甚至是釜底抽薪的工作風氣。
總之,職業經理人要拿自己當干部,而且要具備當干部的能力;老板更應拿職業經理人當干部,用好干部。只有這樣雙方才能各展所長,共同制成企業的成功。
職場貼士:盡管你剛剛開始這么做事,你也會對自己這么快就做完了事情感到意外。記住,種樹的最佳時間是20年前,僅次于它的最好時間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