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充滿暫停和重起
忙碌可以是一種幸福,只要你清醒地知道自己忙碌的意義。
清閑可以是一種境界,只要你不至于因此而麻木。
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究竟想要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我們有隨時停下來審視道路和重新選擇方向的自由,也該有拒絕“身不由己”的權利。
“停不下來”也許是對既得利益的留戀,也許是對未知世界的惶恐。其實,“停下來”并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時間,它會使你更明白內心的真正需要。人的本性就是探索,選擇你想要的生活,這才是“停下來”的意義所在。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你有幾個小錢,但是并不幸福;你開始喜歡輕音樂,而遠離曾經熱衷的搖滾;你的興趣明顯地減少……當你符合上面這些癥狀時,你已經老了。”
面對現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拼命工作、小心翼翼地盤算自己的前程。生活,按部就班,波瀾不驚。
那么,有沒有想過為生活按一下“暫停鍵”?離開你已經習慣的位置,換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旅行、學習、創業、開店、居家……放慢步伐,為心靈放個假,也認真審視自己走過的路,為接下來的生活調整方向。哪怕是陀螺,也要做只清醒旋轉著的陀螺。
把感覺喚醒
-薇薇,女29歲已婚曾任雜志資深編輯
今年10月辭職,目前處于旅行歸來休整中
如果這個采訪電話早打兩天,就會聽到薇薇在云南昆明湖邊興奮地告訴我那里的景色有多美。大學時就是旅游愛好者的薇薇,終于能在參加工作的第六個年頭圓了自己的云南夢。
口述實錄:要不是一年前做的那個專訪,我也許不會那么絕決地辭職。
我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乖乖女,資深編輯的活兒體面又穩定,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可是你知道的,再好的工作,做久了總會有懈怠感。會覺得是在做一種重復的機械勞動,不再有激情和超越。正好那時雜志改版,我必須迎合一些商業性很強的選題,很痛苦。
我突然想起一年前做過的一份調查,當時我專訪了很多年近30,辭職轉而去完成各種人生夢想的女子,很羨慕她們的率真與坦然。現在,我沒有孩子的拖累,有足以讓我謀生的實力,有了年齡上的緊迫感,是任性一下的時候了。徹底自主,過一段無計劃的,充滿閑趣的生活。
所以從今年年初起,我就雷打不動地存錢,10個月里存下了3萬元,足夠我不工作的日子里交房貸和零花。于是我辭職了。并且馬上打點行囊去了向往已久的云南。
做背包族的感覺真好,當然,也有過一個人時的惶恐和無助,這時就特別深刻地體會到家的溫暖和可貴。旅行了一個月,打算再休整兩三個月。我還有個心愿,拿一張上海地圖,花一個月的時間,好好地逛逛這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這段日子里,我會讓自己的各種感覺慢慢蘇醒。
現在我還在進行一些職業訓練,比如撰稿人。春節后開始找工作。
如果要問我在“暫停”的這段日子里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想,它讓我成為越來越自信、勇于放棄也勇于進取的人,活得充實而自由。
-葛蕓,女28歲未婚曾任電力公司網管,今年8月辭職,目前交大研究生在讀
謝天謝地我還是單身
與其他人不同,葛蕓讀研的日子比工作時忙多了,可對她來說,那種充實的樂趣是夢寐以求的。學業是緊張的,心情卻是閑適的。她惟一的遺憾是,“暫停鍵”按得有些晚。
口述實錄:你不知道我原來的工作有多閑!在我老家的一所電力公司做網管,整天無所事事,看著領導之間勾心斗角,拿著兩千多塊的薪水,閑得都快麻木了!IT行業知識更新特別快,我向領導提出要進修被拒絕了。感覺就是拿青春來換薪水,一點進步都沒有,眼看著年齡一點點大上去,終于把心一橫,辭了職。
一時沖動?才不是。在職考研要擔很大風險的,不能廢了工作,還不能讓領導知道。我考了兩年,今年確信考上了才交辭職信的。
到了交大一看,班上的同學都比我小,當時心里就有點忐忑。有天老師在課堂上放了部影片《TRUEMAN》,男主角的人生都是被導演設計好的。片中導演指著一扇門說,在這個門里是被規劃好的劇情,你是個英雄,什么都不用發愁。出了這扇門,就是真實的世界,充滿未知的驚險。
聽了這段話,我一下子覺得豁然開朗。人的本性就是探索,按部就班的人生只不過是完成任務。未來充滿迷茫,可我還是選擇了這條路,一定要闖一闖。
再說點實際的。到上海的時候,我的全部儲蓄是8萬元,今后3年的生活就全靠它了。老家有哥哥養著,不用我擔心。我想,如果我現在結婚有了小孩,或者過了35歲,就不會做出這種選擇了。所以,謝天謝地我還是單身!
-IVAN男28歲已婚曾任市場部經理、私企老板,3年前辭職,目前正為留學做準備
對有些人來說,讓生活暫停一次已經是種奢侈,但對IVAN來說,生活就是由不斷暫停和重起組成的。IVAN話不多,采訪是由他和美麗的新婚妻子小瑾一起完成的。很難想象,在這個清秀靦腆的大男孩心里,有著如此自由不羈的想法。
口述實錄:
IVAN:兩年半前,我在一家知名的電器公司當市場部經理,成天飛來飛去忙著做商品巡回形象促銷,工作枯燥,幾乎沒休息的日子,而且總覺得幫老板打工不爽。我是個喜歡自由的人,索性就辭了職,和好朋友打起背包去了西藏旅游。
小瑾:聽到他辭職的消息,我真是兩眼一黑!你不知道他原來工作有多好,每個月賺兩三萬,說辭就辭了。那時他的存款是14萬,等到旅游回來開始創業,只剩下8萬,才過了兩個月啊!
IVAN:那年我25歲,開始創業,注冊公司做家電代理銷售,到現在也兩年多了。
小瑾:別看他公司現在挺紅火,其實是一路摔跟頭摔過來的,曾經被合作伙伴騙了好大一筆錢,所以公司賺的錢都要拿去彌補當初的債務,就像個大坑似的。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他又要“暫停”了。
IVAN:我打算明年和太太一起去西班牙留學。公司交給朋友打理。千金散盡還復來,只要生活過得開心就可以了。
小瑾:其實我覺得他應該再做一年,買房,把根基打得扎實一些。不過他就是這么個隨性的人。我們打算這半年里拼命工作,存足30萬作為留學的費用,到時房子租出去,公司開不下去就關門,只要我們還能順利回來,一切又會重新開始。我們都不是步步為營的家伙,生活永遠充滿不可知的驚喜。
-張鵬,男34歲未婚曾任國際娛樂公司部門經理,1年前辭職,目前又回到原來的公司任同樣的職務
離開,然后回來
張鵬是本次采訪中惟一一個30歲以上的人,也是惟一一個在“暫停”后回到辭職前工作狀態的人。不過,這種回歸不是水平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在經歷了一系列轉變后,張鵬覺得事業的方向更明晰了。
口述實錄:我是被2002年那場網絡公司泡沫幻滅潮沖回家的。之前我在一家著名的國際娛樂公司里擔任部門經理,負責簽約歌手的宣傳和藝人經紀等。辭職后去了家網絡公司,沒想到那年是網絡泡沫幻滅最快的高潮時期,投資方撤資了,正巧我買了房子要裝修,索性就選擇在家呆一段時間,把自己的生活理理順。
那時我有十幾萬元的存款,可幾乎都花在房子上了,剩下的被套牢在股票里,所以賦閑家中的時候我靠做自由撰稿人維持生計,每個月也能有幾千塊的收入。
辭職前半年我建了個社區,主要是娛樂生活資訊,于是終于有時間定心打理了。雖然不能為我帶來任何經濟效益,還要我不斷投入資金維護,但在那段時間它一直是我很大的樂趣來源。
不過,呆到后來,就開始懷念工作的日子,到最后我都怕自己會得自閉癥,于是,我在一家廣告公司找了份差使,半年后回到了原來的那家娛樂公司,還是做同樣的工作。
你問我兜個圈子回到原地可不可惜?我感覺自己成熟多了。原來一直是一帆風順、心高氣傲的,通過這一年的調整,讓我覺得做人還是踏實些的好。當初因為做娛樂太久了,想換個新鮮的行當,通過在網絡公司和廣告公司的經歷,證明我在其他行業也能站穩腳跟,而且做得還不差。現在娛樂行業面臨著從低谷回升的狀態,回來,也不錯。
-ECHO,女24歲未婚曾任:酒店銷售助理今年3月辭職,目前賦閑家中
“暫停鍵”成了“休止符”
如果要找ECHO,你可以在每天中午12點后撥打她家的電話,然后聽到她剛剛睡醒還有點迷糊的聲音。凌晨二三點鐘,她還在興致勃勃地打聯機游戲。去年大學畢業,E鄄CHO從本市某五星級酒店銷售助理的崗位上辭職,一直賦閑在家。
口述實錄:得,我肯定是被作為反面教材的!大學畢業工作了半年就辭職,在家里無所事事又呆了半年多,你肯定會覺得我挺懶吧。沒錯,當初是為了休整一下換個理想點的工作,可呆久了人就“疲”掉了。我真擔心這暫停鍵會變成“休止符”!
我原來屬于朝九晚五的行政人員,一天到晚都是些繁瑣的雜事,就像個盲目旋轉的陀螺,瞎忙有什么意思?正好3月份非典的風聲剛剛出來,我就順勢辭了職,那時我的全部存款是5000元。
呆在家里開始的一兩個月,我覺得挺開心,可時間久了就覺得無聊。偶爾會幫一些展會打零工做英語翻譯,一次賺個幾百塊,不過這種機會很少。現在我每天就是吃飯睡覺加上網,有時會出去逛逛,總而言之就是無所事事。
最初是想休整兩三個月,然后找份合適的工作。沒想到一場非典讓就業變得如此困難;也應聘過幾家小公司,總覺得不理想,于是就被耽誤下來了。
你問我心里急不急?能不急嘛!也想過和朋友一起開店。可一是財力不夠,二是大家都沒什么經驗,都是工薪族家庭,賠不起啊!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覺得“暫停”最多三個月,接下去人就要“疲”掉了。我爸媽當然很看不慣我這種狀態,現在連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我最多“屏”到明年3月份,到時不管什么樣的工作我都會去的。不過,我決不會回到原來的崗位上去,不然這一年過得就太冤了。
你會給生活按一下悠閑的“暫停鍵”嗎?40歲的人搖搖頭:“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真正去做的少得可憐,要是年輕十歲我也許會考慮!”30歲的人點點頭:“我身邊好像有幾個。”20歲的人笑了:“我剛起步呢,大概到30歲的時候會這么做吧!”
30歲是讓生活暫停的黃金年齡嗎?
《閑趣周刊》做了一次調查。我們采訪了50位被調查者,年齡平均分布在23歲至45歲之間。以下是調查表中的幾項關鍵問題。
1.你對工作現狀滿意嗎?有沒有陷入慣性的忙碌或厭倦?
有近50%的人選擇了“不滿意”,有一半集中在23至28歲。表示“不是很理想,但也不討厭”的人占35%,多集中在30至40歲。
2.有沒有想過“停下來”,花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嘗試一種新的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比如旅行、讀書、創業、居家等?
70%的人選擇了“想過”。其中30歲以下的人多數選擇旅行與留學,30歲至35歲的人多選擇創業,一部分女性選擇做全職太太。而40歲以上的人多半選擇在家中賦閑一段時間,其中也有一部分人選擇做生意等。
3.如果有過這樣的想法,會在什么樣的狀態下真正考慮去執行它?
這個問題是整項調查的重心所在。
40%的人認為要等“賺到足夠的錢以后”。至于“足夠的錢”是多少,則見仁見智,從1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而在我們對幾位實踐者的采訪中發現,他們中存款最多的是14萬元,最少的只有5000元。看來對于“要有多少錢才能讓生活暫停”,有些人的標準顯然估計過高了,而這部分人多半是30歲朝上的已婚者,有了家庭的壓力和已經取得的成就,再要放棄,門檻就高了。此外,公司結構調整、事業出現瓶頸、生孩子等也是出現比較多的回答。
20%的人選擇“有時間,事業進入正軌就行”。但一旦事業進入正軌,是否還愿意讓生活暫停呢?對這部分答案的真實性要打個問號。
還有30%的人選擇“永不暫停”,理由集中在“生怕停下來就沒有繼續奮斗的勁了”、“現在工作比較難找”、“不想放棄已經取得的地位和待遇”、“要擔負起養家的責任”。也有些人認為自己做的是能夠實現夢想的工作,所以并不需要暫停,不過他們只占10%。
此外,有10%的人選擇回答“不知道”。
4.你估計幾歲時可能會讓生活“暫停”?
在28歲以下的受訪者中,近80%的人回答“30歲”。在他們看來,30歲應該是一個發展道路逐漸清晰,需要對人生有新的目標的時候。
而那些30歲以及30出頭的人,則選擇了比較模糊的答案,諸如“經濟條件允許,房貸還清的時候”“事業上遇到強不可摧的阻力的時候”等等。其中有10%的女性選擇“生育后會辭職一段時間照顧孩子”。原先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讓生活暫停的30歲一族,卻是最搖擺不定、最患得患失的人群,
一些40歲以上的人則堅決表示“不會為了旅行、賦閑而辭職。如果中了幾百萬的大獎,也許會去做生意,但是否辭職還有待考慮”。一位男士的話大概能代表這個群體的心聲:“房貸要還,孩子的教育投資要攢,父母的醫藥費要付,還得為養老做儲蓄,怎么能辭職呢?我們現在是最需要打拼的時候,不是為夢想,而是為生活。到這時再考慮重新認定生活目標的事,未免太遲了。”
職場貼士:處于立業期,充電計劃應側重于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看自己的下個目標崗位需要哪些方面的專業技能,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