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他們,有的剛出校門,有的已在職場打拼多年;有的在世界500強公司,有的是公務員……他們如何走上自己心儀的崗位?記者記錄下他們的肺腑之言,各位仔細看來——
季東來中智人力資源咨詢公司的專職培訓師
專業不對口我這樣說服老板
季東來的英文名叫“Justin”,是一個叫起來讓人感覺非常有活力的名字。季東來說:“很多人問我,我想去應聘一個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可以嗎?我總是回答:為什么不呢?”
季東來習慣拿自己的例子來證明他的觀點。從上海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畢業后,8年間,他做過藥劑銷售、培訓課程銷售、500強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培訓經理、專職培訓師。
季東來曾經參加過莊臣公司的面試,應聘試劑銷售的職位,“筆試我考了第一,可是面試官說,因為我沒有相關經驗,不能錄用我。”后來,他去應聘另一家外企的試劑銷售職位。為了說服經理,他簽下軍令狀,“如果3個月內,銷售業績排在后三名,就自動淘汰。”結果到了第三個月,他的業績是倒數第二位。“經理來找我談話了。我說,既然你已經給我3個月時間了,那你再給我1個月,如果下個月我的業績不能排到前三位,我立即走人。”當然,經理給了他1個月時間。“我心里是有底的。在前面3個月,我跑遍了所有醫院,別人一天拜訪5家,我一天最多時跑了15家,我相信肯定會有回報。只是因為我賣的產品很貴,結果反應時間就長一點。果然,到第四個月時,同時有5家醫院主動找我了。這個月,我一下做成了7萬多銷售額。”那個月,他的業績一下排到了前二位。經理自然就認可了。
“15家公司的面試經歷讓我成了專家。”考慮到30歲成為培訓師的職業目標,2000年底,季東來辭去了銷售工作,打定主意向人力資源方面進軍。“前面15家面試我的公司都沒有要我,因為覺得我缺乏行業背景,但是從第16家開始,后面5家,我都拿到了Offer。前面15家面試過后,我基本就知道了這個職位需要什么能力,我是否具有。到第16家面試時,我已經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季東來透露,他每面試過三四家企業之后,就會更新一下自己的簡歷,突出企業所關注的一些能力。最后,在5個Offer中,他選擇了馬士基物流公司華北區人力資源經理。
季東來認為,應聘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和所有求職過程都是一樣的。你要想清楚:你想要得到的東西能否從這個公司里得到?公司需要你具備什么能力?你是否具有讓公司得益的能力?而所有的動力就來自于你對你的職業是否具有“Passion”。一個對目標非常執著的人,沒有什么事能難倒他。
陳旖上海市總工會
考上公務員,得益于社會實踐
今年畢業于上海大學的陳旖說自己很幸運,沒有投過簡歷,參加公務員考試順利通過。她自己總結道:“市總工會看中我可能有兩點:穩重,社會實踐較多。”
在交流當中,記者發現陳旖的順利過關的確源自她的“功夫在詩外”。陳旖坦率地說:“我考試前沒做太多準備,只看了看題型,申論部分是考功底;行政能力部分范圍又太廣,主要靠平時積累。面試題包括:為什么要報考公務員?公務員與其他職業的區別?如果有同事邀功,或把責任推在你身上你如何處理?等等。這些問題比較注重考核人的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來自豐富的社會實踐。從大一暑假開始,陳旖就開始在媒體實習了。實習中,她接觸過很多行業,見到形形色色的人,開闊了視野,學會了如何同人相處。她說:“人要適應環境,因為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和人打交道。要把自己放平,向人家學習。所以,每次實習,我都會學到新東西。我本來想當記者,但實習了幾個地方,了解了這個行業后,發現自己并不真正喜歡。”
陳旖還喜歡一個人旅游,她把這也當作鍛煉自己的機會。在旅游中,用餐住宿行程安排都靠自己,逼著自己開口請教,鍛煉了獨立能力。
對于公務員的面試,陳旖說:“一般面試是‘一對五’,所以肯定會緊張。最好讓自己放松,不要冷場。可以說說自己在學校的表現和實踐情況,表現出自己的獨特。當然,要踏實,不要給人太張揚的感覺;語速慢些,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Cathy某國際廣告公司客服部主任
請教看得比你遠的人
Cathy去年從復旦大學畢業,進入一家世界名企。幾個月前,因為覺得原公司的工作缺乏挑戰,她毅然辭職。
最近,她加盟一家大型國際廣告公司。她坦率地說,“如果再回到那個時候,我的決定可能不一樣。”
從原公司辭職后,Cathy曾經在一家時尚雜志社短暫工作過。“我當時和同學談論過那個工作,大家都覺得非常好,時尚行業,媒體公司,真是太有吸引力了,越聊越覺得熱血沸騰。”可是現實的環境和Cathy想的不一樣,雜志社規模不大,更像是一家民營企業,什么事都是老板說了算,習慣了原公司規范流程的她,只有再次選擇離開,“我想,如果兩家公司的經歷調換一下,我一定會更珍惜原公司的機會。”而且,一個月后,原公司的同事告訴Cathy,公司公布了下一季到日本培訓的計劃和市場部職位的招聘,“如果我留在那里,得到機會的機率很大。”
讓Cath茅塞頓開的是跟一位獵頭的交談。“我原先總是跟朋友聊,他們大多跟我年紀相仿,經歷相似,觀念也很相同,有時沒辦法用另一種思維去看事情。而獵頭讓我知道,其實我的觀念有一些定勢,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比如,她原來認為自己一定不想進鋼鐵行業、化工行業,但獵頭告訴她,就職位來說,工作內容是相似的,只是生產的產品不同,因此,大可不必如此狹隘地去看待行業,“關鍵是看你做的事情是什么。”
Cathy認為,初入職場的人不妨多跟比你經驗豐富的人請教經驗,他們不一定職位比你高,但因為他們的人生經歷,對于“跳槽之后會從新公司得到什么?”、“會從老公司失去一些什么?”這些問題,他們更能給你理性的意見。
王晟外資服裝公司銷售部
英、日、法企:考題各有特點
大學臨畢業那段時間,王晟投的簡歷不算多,但參加的面試倒蠻多,英國、日本和法國的企業都有。王晟說:“我曾到一家與我專業有關的英國公司應聘銷售,它是世界500強之一。面試時他們問得很詳細,比如每門課的主要內容等。當問到化學方面的問題時要求我用英語回答,盡管英語過了六級,但化學的專業英語不熟悉,所以就……后來我同學吸取了我的教訓,做了專業問答上的英語準備,就通過了這家公司的復試。”
想進日企,要表現出積極上進。王晟的“優秀團干部”稱號、獲獎學金、參加演講比賽和征文比賽等豐富的大學生活打動了一家日企,要招他去做行政。現在回想起來王晟還覺得當時的考卷很有意思:“全是10以內數字的加法,在規定時間內看你能加多少,以此來分析你的性格及心理素質,看你是始終如一的穩定型,還是學習后可以迅速提高型,同時也看你反應的積極性。”雖然他沒進日企工作,但還是愿意把當年學姐給他的經驗同大家分享:要表現出能吃苦,積極上進。
進法企,要靈活有激情。王晟曾應聘一家法國天然氣公司,考題是“腦筋急轉彎”,法國企業比較重視員工的靈活度。
同時,王晟還建議要對企業及所在的行業、應聘的崗位有了解,讓對方覺得你懂,有共同語言。
Jessie某著名IT公司審計
文科生成為世界名企審計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Jessie說:找工作的準備要趁早。Jessie從大一就開始為求職做準備,3年苦修,終得“正果”———進入世界500強的一家著名IT企業實習,不久,這位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女生成為該公司的一名審計。
Jessie的搶前抓早結合著明確的目標———進大公司。2000年,Jessie進入大學。剛經歷高考,大多數人還在放松的時候,她已經上緊發條了。她說:“剛高中畢業,確實還不太懂什么,但我知道要趕緊學。”除了本專業課,她還旁聽其他系的專業課。
第二年,她開始實習。想進外企,英語必須過關。那時英語中高級口譯證書剛推出不久,但根據自己大二就把英語問題解決的階段目標,她直接報了高級。整個暑假,她沒回過家,從實習單位下班回到宿舍就學外語,只要有她在,寢室就一直播放英語新聞。這樣,她拿下了高級口譯證書。
大三,她又按計劃集中精力在學校學習,這期間又輔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大三暑假,她進入這家世界名企實習。Jessie感嘆道:“大公司就是大公司,整體構架、企業文化、工作流程非常成熟。雖然現在的審計工作不是我最喜歡的,但我幾經比較和考慮,還是選擇留下來。”
大四,她開始在這家公司工作,畢業前簽了約。Jessie開玩笑說:“我是被面試1年才進入公司的。其實,進入大公司,學什么并不是最關鍵的,公司看的是綜合能力。文科生缺乏邏輯性和思維的縝密,而審計要的就是這個。我老板親自帶我,我自己也很用心學,好在我修了第二專業,還有些基礎。”工作1年,Jessie已經進入角色。
回首大學生活,Jessie說自己一點時間都沒浪費。明確的目標、好學就是她的法寶吧。
JohnLiu外資金融機構部門主管
選擇職業:順著性格才順心
John是學應用數學的,畢業以來跳了兩次槽,基本上每3年一跳。大學畢業時他希望做管理工作,應聘到一家日資企業,做了一段時間管理后公司調他到技術部;3年后他跳到一家軟件公司做開發;又是一個3年之后,他跳到現在這家知名的外資金融機構,現在是IT部門主管。
回顧自己的經歷,John說:“要把握自己。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專業給未來做一個規劃。大學剛畢業,個性不成熟,與打磨了多年的人不一樣,所以剛開始應務實一些,從基礎干起,不要盯著管理崗位。幾年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性格還是適合做技術,如果按當初的想法一直做管理,恐怕蠻吃力的。現在雖然也主管一個部門,但是技術上的,對我來說就容易了。其二,剛走出校門多看看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剛進入職場就頻繁跳槽,那樣如果定力不夠很容易把自己的心態弄壞,用人單位也會擔心你的穩定性。其三,不要太看重薪水,要看發展潛力。”
跳槽兩次,地方越來越好。John的心得是:守住行業看發展。他說:“我跳槽前,先要熟悉行業內動態,然后選擇主流公司,了解所感興趣的團隊都是些什么樣的人,因為環境也是很重要的。當然,前提是自己要有足夠的儲備。”
最后,John語重心長地說:“實在沒方向的話,問問父母———知子莫若父母。從高中到大學,是很多人的叛逆期,想獨立。其實,父母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會絕對無條件地站在你這一邊,也有更多的人生閱歷。”看來,這也是過來人的肺腑之言啊。
Tom某跨國石油公司高級銷售代表
選擇上海要學會判斷贏利
Tom一直把職業目標聚焦在市場銷售領域。為了接觸更多的市場經驗,他放棄一個在杭州的大型快速消費品企業區域副總經理的職位,轉戰到上海,從零開始。經過3年的打拼,他終于在一家全球著名能源公司站穩了腳跟。回首這些年在上海的經歷,Tom認為,“選擇來上海發展,你一定要學會判斷職業的贏利能力。”
Tom于2001年初來到上海,先學了半年英語。之后的一年時間,在上海的職場經歷并不如他原先想象的那樣,“有大半年時間,我基本上3個月就換一個工作。”從廣告公司總經理助理、醫藥軟件公司市場銷售,到合資包裝企業……“因為他們給的不是我想要的。”可是之后他發覺,再理想化地找工作,不僅簡歷越來越不好看,而且生計也有問題了。那個階段,他開始瘋狂找工作,投簡歷,“最多一次,一天參加了3家公司的6場面試。”最后,他選擇了一家美資化妝品公司,因為他們給的薪資至少可以讓他安穩下來。“有時候生存是第一位的。”
經過那個階段之后,Tom對換工作更加謹慎了,盡管不時有獵頭公司向他推薦一些公司的新職位,“換工作,就是要找大的改變,這才是有意義的。”說到大改變,他認為,選擇不同的行業算得上是一個,“行業很重要,行業的發展趨勢對你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這也是他今年拿到這家跨國能源公司Offer之后的感受。進入這個行業之前,他沒想到,銷售領域這個級別的職位能拿到這么高的薪水,“確實不同行業的贏利能力不一樣,對于個人來說,獲得利益回報也是不一樣的。”
Tom認為,在上海發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輕人也許要抱定“拿青春賭明天”的決心。畢業時一味追求高薪是沒有意義的,不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進一個有潛力的行業,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積累,三五年后,空間就大了。但在積累經驗的同時,你要考慮你的生活成本,否則,立足也難。
Cindy某體育發展公司市場部經理
抓住畢業實習機會
“求職的經驗呀?面試我可不行,一面試,我就死!”說這話時,長了一張“娃娃臉”的Cindy似乎有一點懊惱,“要說建議,我就提一點,把握住畢業實習機會。”
Cindy有兩次畢業實習的機會,一次是杭州商學院本科畢業時,一次是中歐工商學院MBA畢業的時候。“第一次畢業實習讓我留在了上海,”Cindy說,“我當時在杭州讀書,臨近畢業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到上海發展。通過熟人介紹,我來到上海一家國有房產公司實習。我做過比較,覺得這家公司是有可能讓我留下來的,所以就選了這家公司實習。”通過半年的實習,Cindy的表現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在進中歐工商學院學習之前,Cindy在上海的發展一片坦途,國企外企都嘗試過,最終決定再充電深造。
去年,Cindy結束中歐工商學院MBA的學習,這兩年的學習讓她獲得了很多知識和經驗。“但是畢業前,在參加畢業實習和去美國學校交流這兩個選擇之間,我選了去美國學校交流半年,”Cindy說,“這次錯過了的畢業實習的機會,讓我在找工作時遇到了一些麻煩。我只能遠赴廈門。”在美國交流學習半年之后回到上海,她才發現,參加了實習的同學都獲得了不錯的職位,“而我的長相偏年輕,讓人擔心我的掌控能力,這一點,在面試中對我來說是很吃虧的。”她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最后,還是通過一位美國教授的介紹,被一家跨國IT公司錄用在廈門工作。Cindy開玩笑說,“因為他們用的是電話面試,所以我得到了那個職位。”
當然,要最終獲得職位,你必須要有很好的實力,不然,即使是熟人推薦也是沒用的。前不久,Cindy受一家上海公司的邀請,再次回到了上海,“又是熟人的推薦。以前有過接觸,他們對我的工作能力比較認可,正好要招人,就想到推薦我了。”
職場貼士:凡在乎人生、看重自我價值的女人,無不在社會與個人,事業與家庭的二律背反中深刻開掘她的內心世界的復雜性。復雜即豐富,豐富就有滋味。職場永遠給予我們挑戰的興奮,超越的快活。當自身的潛能被激活,那種成就感,是十分幸福的!但,不能沉溺其中而成為職場動物。
下一篇:職場講述:實習委屈一籮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個關于職場的生存寓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