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擺脫“被裁”的命運?
“就談戀愛一樣,也許互相都不覺得怎么樣。但誰先被甩了,心里都不好受。”一位員工如此形容裁員后的心態。
“ 終身服務一個公司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秉S曉平說,對于裁員,員工應該有一個比較平和的心態。同時為了避免有一天被“掃地出門”,她建議員工應該培養終身的“就業能力”。在組織中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和不可替代性。
“我們公司最近幾年也經過了一些調整,為什么有的人永遠有位置,有的人就得離開?老板不是傻子。如果誰都搞不定的事情,你能搞定,老板是不會讓有價值的人離開。” 黃曉平認為,企業和員工間是“雙向選擇”。如果員工有不可代替性,可能反過來是員工“炒公司”。
在今年7月新員工進司培訓課上,黃曉平給新員工講了聯想《公司不是家》這個案例。黃主任坦率的說,有時候比較困惑,一方面希望員工有主人公精神,把自己的命運跟公司的命運連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員工認為公司就應該“管員工的一切。”
最后她跟新員工說,公司仍然是員工的“家”。這個“家”有兩層解釋:,一可以給員工提供一些保障,二意味著員工必須有“責任和價值?!?/P>
“員工在為個人積累資本和資源的同時,應該為企業創造價值。把個體的目標和企業的目標結合在一起。如果是一方贏一方輸的失衡結果,不是公司被炒就是員工被裁?!?黃曉平說。
某人力資源雜志曾經做過調查,絕大部分CEO和高管認為,所謂關鍵員工,就是能夠不斷地為企業發展創造價值的員工。同時,被認為最沒有價值的員工,是曾經為企業創造過價值的員工。
小徐是老IT人,經歷了過多家公司的裁員。他說,中國員工在裁員中保持“職業心態”會避免受傷害。所謂職業是指“專業+敬業”。專業,指符合崗位要求的能力;敬業,指理性地對待工作,偷懶和過于激情也是不理性。
孫虹剛把企業和員工的關系比喻成經濟學上的利益交換或者生意關系?!捌髽I給員工出賣工作能力賺取工資、獎金、名聲的機會,并且還能提升這些。員工付出的知識、經驗、技能、情緒,給企業創造了利潤、品牌。如果企業和員工都感覺”合算“的交換和合適的投資回報,生意繼續。如果認為其中一項或者都不合適,生意中止或者繼續談判。”
職場貼士:在你著手任何事情之前,仔細地對周圍的情形研究一番:政府機關和公共圖書館,可以提供不少資料,先做研究,可以節省你不少時間和金錢。
下一篇:職場秘笈:辭職也要講藝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案例:小心溝通不力 同事反目成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