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一句話,人才市場的競爭,無非就是知識的競爭。“大學文憑不再是高薪的通行證”,是用人單位對人才市場游戲規則“只賽馬、不相馬”的充分認識和理性回歸。
近日廣州有媒體報道,“大學文憑不再是高薪的通行證”!在大學生數量逐年猛增,就業大軍洶涌而來的背景下,這句話對于每一位大學生來說,似乎顯得有些沉重,但在今年以來多場招聘會中,卻也一而再地被驗證。
面對“學歷高也叫不起價”的現實,不少大學生感嘆:“全職崗位800元,在廣州,民工也差不多這個價。讀了幾年大學拿到這樣的薪水,心都涼了”。不難理解,很多大學生對職場薪水的認識仍然還是停留在過去國家對大學生實行統包統配年代——“高學歷=高薪”的觀念上,無疑是錯誤的。
人才市場的僧多粥少,固然是造成大學生叫不起價的原因之一,但筆者以為,其實主要還是因為“高學歷并不等于高水平”。隨著用人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評價也日趨理性,即更注重于個人的實際能力。因為充其量文憑只不過是說明一個人曾經受過的教育程度而已,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如12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說,部分新聞學碩士生和博士生畢業前,竟沒有在校內外刊物上發表過一篇新聞作品。在沒有充分了解一個初入職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時,誰也不會輕易許諾給予更高男剿。從而說明,不管是應屆大學生還是已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也好,只有能力才是決定薪水的唯一標準?
可見,對于一個只有文憑而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務實求職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對很多招聘單位而言,一個崗位如果本科生能勝任就不一定要用研究生,否則,不但對求職者來說是浪費了資源,而對用人單位則極有可能是得不償失。如某招聘人員就表示,高學歷者往往更容易眼高手低,有野心而沒有耐心,最終的結果是雙方不歡而散。所以,作為應屆畢業生,求職時最好還是根據應聘崗位的具體要求,盡量做到專業、學歷都對號入座,求職的成功率才會更高,薪金的期望值也會更容易達到。
其次,只要所應聘的工作崗位專業對口,而且也有信心把工作做好的話,作為新人,則沒有必要過分計較入職時的薪水要求。因為一個人是否適合某個崗位并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完全可以通過一個階段的工作實踐來證明,待機會成熟的時候,再向用人單位提出適當的薪水要求也就有了充分的依據和理由。
第三,實踐證明,從基層做起并不會因此而扼殺了自己的才干,恰恰相反,是不少人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因為從基層做起,既是考驗一個人的心理素養,也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如在英國讀MBA的入學條件,就有這樣的基本要求:大學本科畢業,兩年以上工作經驗(工商管理工作)。其目的就是強調求學者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鍛練時間,才能從“管理”的一個高度到另一個高度的提高,避免“從理論到理論”的紙上談兵。而實際工作中不少踏實肯干的人,最終“從士兵到將軍”的經歷也是最好的證明。
一句話,人才市場的競爭,無非就是知識的競爭(具體地說是實際操作能力的競爭)。“大學文憑不再是高薪的通行證!”是用人單位對人才市場游戲規則“只賽馬、不相馬”的充分認識和理性回歸。同樣,能力才是決定薪水的唯一標準,也應該成為每一個求職者的共識,大可不必對“學歷與薪水”兩者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而耿耿于懷。相反,只能說明一些高學歷者(當然也包括應屆大學畢業生),對從過去的計劃經濟到現在的市場經濟,從我國高等教育由計劃經濟時期的大學生公費讀書,畢業后國家統包統配到自費讀書、自謀職業這種就業機制的轉軌,顯然還沒有完全適應。
職場貼士:其實,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每當遇到那些不情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辦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動”來完成它:從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起,在自己的行事歷上用醒目的符號標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務均勻地分配在日程之內。
下一篇:熱讀:《無極》營銷中的十大誤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主題:職場究竟有沒有真正朋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