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應酬成為重要環節,個人感受自不相同。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一些職場人士,了解他們對應酬生活的不同感受。
應酬曾讓我疲于奔命
“中國人禮尚往來,在純粹的利益和工作關系中注入感情因素,這成為很多職場人主攻方向。”某科技投資公司銷售總經理吳周說,酒桌上一來二往,稱兄道弟,業務量自然見漲。那么多同行公司,客戶憑什么把業務給你做?
在昨日的采訪中,吳周還告訴記者,以前他應酬起來毫無目的,一是親疏沒有分寸,再是“猴子掰玉米”,沒有注意維護關系,疲于奔命,但一些人脈資源在工作中卻難以奏效。
“在飯桌上盡量不要談公事,以免影響客戶進餐心情,過幾日,再電話問候,或在對方方便時,登門拜訪……”談起應酬經,吳周已然頭頭是道。
尊重信譽是最好的投資
應酬一多,難免影響私人生活和心情。一家美容連鎖公司總經理馮先生則坦言,為兼顧精力和利益,他開始學會控制工作環境,盡量追求有效應酬。
“現代人做事講究效率,利益和規則是前提,將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琢磨人際關系,太累了!”馮先生認為,個人信譽是最好的感情投資,講究誠信的合作更為牢固。他開始跟更多的合作伙伴成為互相信任的朋友,“遇到不誠信的人,我不會去迎合,而去尋找其他途徑,甚至不排除適當放棄一些利益。”
“無交際日”現身
“今天我得在家做模范丈夫,改天請您喝茶。”寒暄之后,某文化用品公司總經理李濤客氣地推掉了客戶的邀約。
周六,是他為自己規定的“無交際日”,把時間留給家人。關掉手機是不現實的,因為總要掌握一些動態信息。現如今,不論是在公司同事還是客戶圈子中,李濤都贏得了“模范丈夫”的名聲,相反有了更多的好口碑。
“‘無交際日’能讓我冷靜下來思考些問題,吃點清粥小菜清清腸胃,同時享受天倫之樂。總在人際圈里轉,不讓自己休息,漸漸就會迷失。”李濤說得很實在。
職場貼士:繪出一張人際關系“網絡圖”,顯現出自己在這項資源上的多樣化與觸角縱深人際關系網的特色。如果你能保有最新版本的人際關系圖,就不難得知在眼前這一刻該如何以自己為主角,來善用你的人際關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