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是一個IT工程師,29歲,還沒有女朋友。二個月前我按揭買了房,同時又被提拔為項目負責人,其實工作并沒有多大變化,老實說我是能勝任的。可不知為什么,我現在就是不能投入地工作。比如說,我明知道事情很緊急,需要立即和別人聯系解決,但心里就特別厭煩,不愿意面對,能拖就拖,后來發展到特別想星期天,寧愿請假也不想上班。我現在注意力和記憶力都不如從前,總感到胸口有塊石頭壓著,經常對同事發脾氣。想把工作做好,可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怎么辦?
小文
由于壓力過大而出現系列身心反應,在白領人士中相當普遍。隨著生存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人明顯感到壓力增大。特別是白領,他們沒有資本家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沒有市井平民甘于平凡的平常心。他們不甘落后又白手起家,他們負著家人的厚望,帶著領導和下屬的重托,拿著不菲但總裝到商家口袋的工資,總忙于拼命,身不由己,可以說白領永遠在尋找奶酪,但永遠無法翹起二郎腿享受奶酪。
小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表面上看來,小文最近是喜事連連,也沒有什么大的挫折,可小文卻明顯感到問題不斷地出現。其實,小文的壓力源來自尋找“奶酪”的焦慮:
●職業因素:小文躋身于競爭激烈、知識技能更新快的IT行業,跟電腦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小小的錯誤都可能釀成災難性后果,況且IT業的時效性也使IT人員需要經常加班,所以IT人員每天都需要進行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精神容易疲憊。另外,IT人員,特別是程序員,每天幾乎都跟面無表情的電腦打交道,精神容易干涸,缺乏與人交流也容易導致各種生活能力的削弱,從而更感覺到來自現實世界的壓力。此外,生活的沒有規律會降低免疫能力,破壞內分泌系統,也容易導致抗壓能力的下降。
●年齡因素:社會競爭激烈,必然促使新事物的快速發展,學習能力顯得明顯的重要,如果年齡偏大,精力下降,接受新生事物速度慢,競爭失去優勢,生存的壓力也明顯增大。另一方面年齡的增大,自身的定位和轉型也無法逃避,特別對于IT人員更是如此。
●社會因素:社會的競爭激烈,對工作和人的要求就越來越高,所以現代白領容易產生‘本領恐懼癥’,總感到自己隨時有被淘汰的可能,或者認為自己的能力總差一點,要不就想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不測。因此,每天都處于高壓力狀態下,努力使自己成為成功人士的樣子。
●人際因素:社會的進步本來是讓人類活得更幸福,可事實上人們卻活得越來越累。在現實面前,人們開始不愿意把時間化在‘無謂’的感情交流上。人與人之間考慮得更多的是‘有沒有用’,使人際交往顯得更有目的性,更有效率。感情交流越來越少,利益沖突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大,各人的生活都感到無味。
■心之彼岸
對“奶酪”的追求是認真解決問題,改善生活條件的動力。但超負荷的壓力會引發各種身心疾病。所以我們需要學會釋放壓力:
■盡可能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社會上很多問題我們無法解決,但我們可以解決身邊的問題。比如噪音、光線、交通等會增加我們的壓力,我們有能力排除這些因素。所以在選擇住宿的時候要考慮這些因素。同時,將自己的辦公桌做小小的改變(比如添置一兩件自己喜歡的小東西),或者盡可能保持辦公環境的通風明亮,也是減壓好方法。
■增加運動量:運動是一種釋放壓力的快速有效辦法,因為運動能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增強抗壓能力。深呼吸也是舒緩壓力的一種比較有效且容易的方法,在家里、車里、辦公室里都可以使用。
■進行生涯規劃:擺脫沒有意義的事情。精力是有限的,而事情是無限的,避免盲目追求。確定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一旦目標明確,定位清晰,做事的效率和能力就能體現出最佳狀態,壓力也就成為動力。清楚自己的追求是否是自己真正的需要,清楚自己的愿望是不是現實的,是否需要調整。
■給心理放假:盡量避免長時間忙碌的生活,不要與時鐘賽跑,知道當失去平衡太久時應該停下來,并釋放自己的情感。工作上,合理安排工作量,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生活上過得有規律些。
■多和家人朋友相聚:為自己建立一個沒有利益沖突的社會支持系統,多跟家人在一起,多跟朋友聚會,多參加一些小團體。理性能提高效率,感性能產生力量,讓自己的感情有對象,盡可能信任別人。
職場貼士:有時候,對你而言,結束一件一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發一小時呆來得有趣。客戶的電話非今天打嗎?不如先和朋友在MSN上聊幾句,因為明天他就出遠門了,而客戶大概明天還在本城吧!如果明天客戶不在,周五相信他一定在辦公室里,不如索性周五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