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成功的女性在被問到成功經驗時,都會不自覺地感嘆:不容易。事實上,在現實中女性要取得成功,比男人要困難許多。
事實上,這種現象早在上世紀就被發現,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M.霍納成功揭示了女性害怕成功的心理現象。害怕成功是指個人對其行為獲得成功結果感到恐懼。霍納在她的研究中發現,65%的女性顯示出對成功的恐懼,而只有9%的男性顯示出對成功的恐懼。在對中國女大學生的研究中也發現,女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心理趨向。盡管女性追求成功的動機與男性沒有兩樣,但由于逃避成功的動機高,導致其成就動機遠低于男性。
是什么引起如此巨大的性別差異呢?我國專家張積家等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對于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的價值取向不同。男性特質多表現為“工具性特質”,比如強壯、干練;而女性特質多是“表現性特質”,比如溫柔、體貼。
正是這種價值觀的無形壓力,使不少女性刻意否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因為她們害怕成功會使自己處于眾矢之的,引起人際關系過分敏感或疏離;或者認為成就可能造成家庭不幸福、夫妻關系不協調;女學生則擔心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職業女性則懷疑能否取得事業成功。
對成年女性來說,對家庭和事業的恐懼是最主要的部分。她們既渴望取得成功,又害怕成功。于是,有一些女性選擇徹底否認自己的成就動機,甘愿扮演一名傳統的女性角色;有一些人則處在想放棄又不甘心放棄的自我沖突中;還有一些人選擇做一個成功女性,卻又擺脫不了對成功的恐懼,變得敏感而易被激惹,成為男性眼中的“冷美人”。
要減少對成功不必要的擔心與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正確認識這一心理現象。首先,成功恐懼并不是女性的專利。上中學時,男生和女生的成功恐懼沒有顯著差異。而成年以后,女性的成功恐懼多于男性,那是后天積累的結果。如果能夠消除對成功的恐懼,女性將會獲得同男性一樣的成就。
其次,害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對女性的學業恐懼研究發現,女學生并不是害怕學習成績好,而是害怕好了以后,不能保持。
因此,要增加自信心,經常自我鼓勵,暗示自己“我能行”。
第三,由于社會以及環境的影響,女性在遇到困難時總傾向于將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沒有做好。比如遇到家庭問題時,很多女性容易把原因歸結為自身,而男性則傾向于歸結在外部因素上面。女人要改變這種習慣,多暗示自己:這并不是只發生在女性身上,男的也有份兒。
職場貼士:有時候,對你而言,結束一件一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發一小時呆來得有趣。客戶的電話非今天打嗎?不如先和朋友在MSN上聊幾句,因為明天他就出遠門了,而客戶大概明天還在本城吧!如果明天客戶不在,周五相信他一定在辦公室里,不如索性周五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