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你是否很想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但又惟恐捅了馬蜂窩?現在讓Jamie Walters和Sarah Fenson兩位溝通專家幫你解決問題。
有人認為自負、武斷就是挑釁,是對別人施以口舌之戰。又有人認為那看上去是自負,其實是粗魯或是過分忍受的表現。調查顯示:個人的溝通方式也是導致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不想失敗的話,就要學會溝通,靈活運用,游刃有余。
自負的技巧
自負也是一種魅力,自負來源于一個人的信心、良好的判斷力、決斷力、執行力、健康狀況,以及所有的有效因素。從商業角度來看,一個過分自負的雇員或領導可以這樣補救:
減少因誤會和麻煩而產生的混亂和低效。
明確地了解別人的設想和目標。
激發別人把力量集結在想法和計劃上。
減少會議、強硬的決策和出爾反爾,保持和平的氛圍。
恰當的自負可以使人們鞏固關系、減少壓力、提升個人形象,讓你更接近成功。所以干嘛不人人都自負起來?人們害怕報復,不愿去捅馬蜂窩,想讓別人喜歡自己,這就是他們變得自卑的原因。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努力發現為什么你不自信,學會怎樣來更加自負,讓它來增加你的信心。
練習自負
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感到自己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說,遇到這種情形時,問問自己為什么,再問:“如果我把自己的想法很禮貌的說出來,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使你平靜下來,停止你的獨斷專行。時常,人們會發現他們一直畏懼的事其實有多么可笑,而這些畏懼是他們由心而生的,并不是事實。
心動更要行動。為了能夠更好的溝通,一定要肯花時間,耐下心來,堅定信心,確定想法和目的。要想取悅別人最起碼要了解他的世界觀和思想結構。
注重細致。不要說:“我們應該越快越好”,而說:“你可以在星期五早上八點鐘之前把它做完,并把報告放在我的桌子上。需要什么協助嗎?”你要安排的越細致越好,不要含糊不清。
不要假裝同意。不要為了調節氣氛而強裝微笑、點頭,來假裝很贊同對方的意見。你當然可以發表不同見解,但要注意保持儀態!記住你是在對某個想法提出異議,而并不是針對某個人。你可以這樣說:“我的看法有點不同,我想提一下……”
不恥下問。如果你對某事不明白,就要盡量詢問更多的信息。也許別人的見解可以幫你更好地明白這個問題,給你自信,讓你大膽地說是或不。
讓你的言行更加有風度,不要夾雜個人態度。在與別人的交流中,這可以幫你減輕壓力,避開消極作用。不要說:“你能提出那樣的想法,簡直是瘋了。”而是這樣說:“我認為這個觀點不能成立,因為……”
措詞多用“我”。不要利用言辭逃避責任或指責別人。說:“我需要在今天看到你的報告”會比較好些,而說:“我們要在今天看到那篇報告”就不太合適,說:“那篇報告今天要用”就更不好了。
直截了當。把你的話直接說給你要的人聽,不要讓別人轉達。讓你的言語更簡單明了,從而避免誤會。不要總是道歉或過分謙虛,如果必要的話,應該盡量解釋清楚。
胸有成竹。如果是一個面對面的討論,一定在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最好的,最糟的或是不好不壞的情況都要想得面面俱到,而且想好各種情況的處理方法。這樣的準備可以幫你在把握轉變的時候變得更靈活,使你的言語更加自信。即使不是面對面的交流,多想想各種情況的對策也不無道理,在討論雙方互相較量之前,讓自己成為一時的核心。
不要自欺欺人。不要假設你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和感覺,他們的目的是什么,他們下一步會怎么做。這樣的想法只會給你更大的壓力,削減你的自信。記住,什么事都沒發生!與大家一起分析對方在想什么,提出一些問題,從中了解你是否和對方有一致的觀點。
注意你的肢體語言。“我需要在星期五早上八點看到報告”這話雖然聽起來有些武斷,但你的肢體語言和說話時的語氣可以決定這話是溫和的還是強硬的。檢查一下你的肢體語言,看看它們是代表了氣勢洶洶、含沙射影,還是含糊不清的(比如手捂著嘴,或拖沓的腳步)。注意你的語音語調,保持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
該說不時就說不。我們有很多人不愿意說不,因為這會使我們看上去很尖刻、粗魯、獨斷。你可以解釋為什么不同意的原因,但不要表現得過分謙虛。盡量使你的回答一氣呵成,不要猶豫不決,比如你說:“我很想參加你們的活動,但我的日程安排得太緊了。如果我有雙倍的時間就好了。”或“我很感激你的邀請,但我實在沒時間,謝謝。”
職場貼士:盡管你剛剛開始這么做事,你也會對自己這么快就做完了事情感到意外。記住,種樹的最佳時間是20年前,僅次于它的最好時間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