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急事的時候,在地鐵站里也要一路小跑;整日與繁忙的工作打交道,偶爾閑下來反而內心不安……不少長期處在“快節奏”生活中的都市人,因為應接不暇的生活與工作使身心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和復原,從而產生種種快節奏綜合癥的癥狀。
緊張生活引發憂慮感
“早上7:00起床,7:30趕地鐵,8:30上班,上午做文案,中午陪客戶,下午還要到外面市場調研,傍晚趕回公司繼續寫文案,9點以后才能回家休息。”這是邢先生一天的工作內容。由于剛剛到一家新公司上班,他工作起來特別賣力,生活節奏自然比別人快了許多。剛開始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但時間一長,心理上便產生了緊張、沉重、不安和憂慮感。
在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邢先生語速很快地訴說自己的煩惱,談及他講話那么快的原因,他回答說希望看醫生的過程早點結束,好繼續回公司工作。醫生認為這是一例典型的快節奏綜合癥。如果長期以來在這種快節奏氛圍中生活,對身心健康都會有影響。
生理與心理不適同在
快節奏綜合癥不僅會使人產生心理上的不適,也會使人產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適。當然,這種生理不適并不表示身體存在著某些器質性疾病,而是由于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使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出現類似于“神經癥”之類的癥狀,如神經性頭痛、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女性月經不調、男性陽痿早泄等等。
仁濟醫院神經外科王桂松博士在門診中常常遇到一些求醫的白領,他們多為外企職員、新聞工作者和保險從業人員,常常出現繼發性頭痛等癥狀,檢查以后卻發現他們沒有任何神經方面的問題。后來了解到這類人都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環境中,且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于是便建議他們看心理醫生。同樣,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還會影響機體內在的功能,這就出現醫學心理學上稱之為心身疾病的一類癥狀,如原發性高血壓病、支氣管哮喘、消化系統潰瘍等。
預防有良法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快節奏”是必然的,想辦法“忙里偷閑”消除“快節奏”綜合癥,也是現代人應當學會的一種良法。上海心理咨詢中心杜亞松博士指出,首先自己應當有個快樂無憂的心態,即便感覺生活很苦,也要“苦中作樂”。平時不可為一些細碎瑣事而耿耿于懷,也不可為一時的緊張忙碌而心事重重,善于從心理上作自我解脫。
職場貼士:精神活力:在辦公桌上擺放一些微型植物或干花。清香的氣味有清醒頭腦的作用,也會讓你不再昏昏欲睡, 另外開窗透氣也會給你注入精神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