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綜合癥,是現代醫學新認識的一種疾病。該病主要癥狀表現為:神疲乏力、失眠多夢、耳鳴健忘、腰酸背痛、頭發脫落及須發早白等。其特點是癥狀持續反復發作,持續時間6個月以上,充分休息也不能解除。
據我國一項就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10大城市慢性疲勞綜合征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各城市人群慢性疲勞綜合征發病率在10%~25%之間,而白領整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高危人群”。
緊張的工作生活節奏,會造成體力和腦力的疲勞狀態。疲勞是人體一種生理性預警反應,提示人們應該休息。短時間過度活動所產生的疲勞,經過休息后是可以很快恢復的,但長時間地超負荷工作,再加上夜生活過多,就會產生疲勞的積累———過勞。過勞會損害身體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長期下去,必引發疾病。
“慢疲”的“天氣預報”
“慢疲”在生活中很常見,可不單單是“累”那么簡單。它是指一個人在極度疲勞作用下導致的一組身心障礙。
心理方面:患者首先感到自己容易疲勞,再像以前那么猛干好像力不從心;再往后,總感到自己記憶力差,以前很容易記住的數字現在愛忘記;又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別人說什么總是聽得模模糊糊;慢慢地,變得愛發脾氣,也變得敏感———輕輕的開門聲,遠遠傳來的貓叫聲都能放大成煩心的振動和咆哮。由于敏感、焦躁、愛發火,大家都會敬而遠之,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差。
身體方面:咽炎、發低熱、頭痛頭暈等一系列癥狀都出現了,但實際軀體檢查又沒問題。疲勞綜合征常發生在年富力強的中青年身上,學生也可見到。自然,患者持久地工作、學習強度大和不善于勞逸結合是其病因。疲勞綜合征輕者傷害心、身健康,工作、學習效率及人際關系;重者造成猝死。
休息不等于睡覺
休息是制服疲勞的法寶,但是,休息不等于睡覺,過度睡覺或無所事事,反而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造成人體活動能力進一步減退,疲勞感更強。特別是對于自感疲勞時間已經較長的人來說,小小休息早已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多大作用。
只有對身體和心理適度的放松和調節才能改善疲勞的問題,最常用的建議是多做運動提升體能。另外,最容易也最難做到的就是調整睡眠。“慢疲”一般會伴有睡眠問題,要抵抗“慢疲”首先要保證良好的睡眠。
午睡最好從下午1時開始,因為這時人體感覺下降,很容易入睡。而晚上以10~11時上床為佳,因為人的深睡時間在午夜12時至次日凌晨3時,這時人體的體溫、呼吸、脈搏及全身狀態都已進入最低潮,人在睡后1個半小時即能進入深睡狀態。
起床時間以早晨5~6時為宜,因為按照新陳代謝的規律,一般這時體溫會升高,精氣開始生發,因此是起床的最佳時間。
妙招抵抗“慢疲”
1、每天早晨多給自己15分鐘,不會感到匆忙及倦怠地展開一天的生活。
2、服用綜合維生素。如果因為錯失一餐、節食,或飲食不正常而感到不安,不妨每天服用一片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因為營養不良可能引起疲勞,若使用適當補充品可以補救缺乏的營養素,但別期待任何維生素能立刻賜予能量。
3、戒煙。抽煙會阻礙氧氣輸送到各組織,其結果便是疲勞。剛開始戒煙時,不要期待體能能立刻復蘇,因為煙里的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戒煙可能會引起暫時的疲勞,但對長時間倦怠者則相當有效。
4、適當減肥。最好是從飲食及運動雙管齊下,并且少吃甜食,因糖分多會過度激活胰島素,使血糖變化,讓人精神疲勞,坐立難安。
職場貼士:繪出一張人際關系“網絡圖”,顯現出自己在這項資源上的多樣化與觸角縱深人際關系網的特色。如果你能保有最新版本的人際關系圖,就不難得知在眼前這一刻該如何以自己為主角,來善用你的人際關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