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如果人才脫離了軍隊,當然是資源的流失;可是如果人才保留下來,卻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將其才華和能力發揮出來,人才作為一種資源而言,還是流失掉了。
再有,寓于人才之中的能力
和才華并非是固定不變的,如果不能在恰當的時間內開發和利用,就會貶值。換言之,人才是有“花期”的,錯過了人才使用的最佳的時期,也是人才資源的一種流失。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對人才的高要求,不僅體現在數量方面,更體現在質量方面。軍事人才資源的“隱性”流失主要就是指人才資源的質量流失。人才資源在數量上的“顯性”流失對于我軍全面建設和打贏能力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而體現在人才質量方面的“隱性”流失作為一種軟損傷,其負面影響更加不容忽視。這種人才資源質量的流失表現為部分官兵對軍事職業認同感下降,軍人使命意識弱化,工作上缺乏活力,自身能力素質下滑。
人才資源“隱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軍隊內部的,也有軍隊外部的;既有思想教育方面的,也有實際工作方面的;既有表層的直接動因,也有深層次的體制根源。從外部環境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別是“四個多樣化”的出現,使得軍事職業的吸引力相對下降。從內部因素看,我軍在思想教育、選人用人、軍人待遇等方面許多關系尚未理順。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廣大官兵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少數官兵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世界很無奈”,不安心于部隊的工作和生活。在人才使用方面,一些單位在選人用人上還有隨意性,對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往往務虛多務實少,口號喊得響卻落不到實處。在軍人待遇方面,目前存在兩個明顯的問題。一是分配上的大鍋飯。雖然大家已經認識到物質激勵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現象卻依然存在。另一個是我國軍事職業的總體回報率偏低,這已經成為制約我軍吸引和保留人才的瓶頸因素,軍隊與地方相比在干部人事體制方面缺乏競爭力,導致軍隊在與地方的人才爭奪戰中明顯處于下風。部隊擁有人才,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才在軍隊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如果人才的作用發揮不出來,就相當于人才流失掉了。
職場貼士:坐直、放下肩膀——每當考試~大我調整完坐姿,會立刻感到更有精神和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