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份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這樣寫到:“工作緊張是影響許多職員健康的危險因素。”
很顯然,這一結論明確地指出了過度疲勞對人體的危害。從專家們的研究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近半個世紀以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譜已轉為找不到病原體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及腫瘤等。
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較為復雜,但大都與精神心理、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科學家們宣稱,2000年后,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疲勞將會比疾病更廣泛地影響人們的學習與工作。太累、太疲勞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詞。心理疲勞一躍成為現代社會的“隱性殺手”。
我們把人的勞動分為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兩大類。體力勞動主要是以肌肉活動為主,腦力勞動則以大腦神經活動為主。當然,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有密切的聯系。肌肉活動是在大腦神經活動指揮下進行的。腦力勞動也不完全排斥肌肉活動的參與。體力勞動是偏重于生理活動,而腦力勞動是偏重于心理活動。體力勞動在一定條件下可產生疲勞,主要表現為肌肉酸痛、體乏無力等,稱為生理疲勞。腦力勞動在一定條件下也產生疲勞,主要表現為厭倦、心情煩躁、注意渙散、思維遲純、反應遲緩,稱為心理疲勞。
心理疲勞不僅降低學習與工作效率,而且對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疲勞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復的心理刺激及惡劣的情緒逐漸形成的。它超越了個人心理的警戒線,這道防線一旦崩潰,各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不斷發生。在心理上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在精神上會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在身體上則會引發多種心因性疾病。當心理方面出現功能障礙時,會表現為緊張不安、動作失調、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下降等等。心身疾患則表現為一系列軀體疾病如神經衰弱、偏頭痛、蕭麻疹、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月經失調、性欲減退等等。所以我們在這里要提醒腦力工作者們:防止心理疲勞是一個重要的心理保健問題,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心理疲勞是不知不覺潛伏在人們身邊的一個“隱性殺手”,它不會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像慢性中毒那樣,到了一定的時間,達到一定的“疲勞量”,才會引發疾病。所以平時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勞呢?科學家研究發現,下列幾種方法值得一試:
1、健康的開懷大笑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種愉快的發泄方式。
2、講究腦力勞動的心理衛生,在從事腦力勞動時要聚精會神,勞逸結合,重視積極性休息。
3、高談闊論會使血壓升高,而沉默則有助于降壓。在沒必要說話時最好保持沉默,聽別人說話同樣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4、培養對所從事的腦力勞動的興趣。因為我們對從事感興趣的事情不易疲倦,而對從事沒興趣的工作易于疲倦。
5、放慢節奏,把無所事事的時間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6、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復雜問題,有助于舒緩緊張壓力。
7、做錯了事不要總是自悔自責,要能夠正常地工作。
8、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對一些人說“不”。
9、夜深人靜時,悄悄地講一些只給自己聽的話,然后酣然入夢。
10、處理事情時,多念念“車到山前必有路”。
11、重視改善工作環境,要力求避免噪音的干擾,要有合理的照明條件等。
職場貼士:不要以同一份簡歷應聘不同的公司或不同的崗位,應針對不同的要求做相應改動,寫幾句量身定做的求職語句,表現出你對該工作的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