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人力資源的一份調查報告稱,70%的職業人出現了工作倦怠。專家認為,大面積職場倦怠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激烈的職場競爭使工作侵占了個人過多的時間。此外,付出與回報不平衡、工作業績沒得到肯定、不適應上司的管理風格、職業定位不準確也會導致工作激情減退。
專家建議,在出現工作倦怠的初期,調整自我可進行“三部曲”。首先全面盤點自己的職業目標,調整職業方向;接著積極展開社交,尋求朋友的幫助,參加各類社會活動;最后盡力平衡生活與工作的關系,合理分配兩者時間,使自己保持工作熱情。特別建議白領們多找機會放下職場“假面”,做回生活中最真實的自己。和朋友一起去酒吧聚會、健身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工齡較短的職場人是產生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對從天之驕子到職場新人的角色轉變不適應。工作不到半年又回去考研的人是典型代表。
第二,對職場環境和壓力估計不足,一遇挫折便降低了對工作的興趣。
第三,采取“先就業再擇業”的策略,一開始就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第四,學校的職前教育不到位,對職業生涯發展認識淺薄。
對這些職場新人來說,可以用一些溫和的途徑渡過轉型期。比如記日記,把對工作的抱怨都寫下來,既宣泄了情感,還能幫助梳理思路;參加培訓,增強自己的職業技能,這樣當自己堅持不住的時候,可以自信地離去;還可以休假、旅游,讓自己停下來,靜一靜,收拾好心情再出發。
要從根本上解決工作倦怠的問題,三個層面都應努力。社會方面,規范職業咨詢服務市場,提高服務質量。高校方面,應建立職業引導機制,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培訓。企業方面,應更關心員工的心理需求,多舉辦集體活動。
職場貼士:要找份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工作,因為工作之后你會發現:生活是艱辛的,工作是乏味的,而上學的時候,我們是多么的富有,什么敢買。時間是那么多,還有寒暑假,可以玩、可以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