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的躥紅比博客要更快更猛,而眾播客的矛頭都直指傳統的廣播電臺,國內知名的播客“反波”就在置頂公告里高唱“反波宣言”———“我們反對傳統電波里的一切虛假、束縛、欺騙和銅臭”,并底氣十足地讓“All radios go to HELL(讓所有的收音機見鬼去吧) ”
相比傳統廣播,播客不需要拿著捏著的專業水準,也不需要太過專業的昂貴設備,只需一個麥克風,一臺可聯網的電腦,即可“廉價”地擁有專屬自己的電臺,門檻較低,具有草根的普及性,這就為播客的蔓延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而且播客最大的特點在于自主性和隨意性,正如“反波宣言”號稱的:“我們口沫橫飛說音樂、心領神會說傳媒、百無禁忌說段子,我們只說彼此聽得懂的真心話”,著名IT雜志《紅鯡魚》對播客的評價是:“就像聽收音機一樣,播客讓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每個收聽者又可以有自主性的選擇。”
傳統廣播具有“線性收聽、可選擇性弱,保留性差,過耳即逝”等一些弱點,而播客顛覆了傳統廣播的一切既定方式,聽眾成為了主動參與者,賦予了大眾更多的話語權,更具有濃郁的原創精神。在播客的世界中,不再有以往收聽傳統廣播時的一切束縛:定時收聽,太多廣告,太多自己不喜歡的內容,而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想說就說,想聽隨時又可以聽到自己想聽的,又可在線聽又可下載了反復聽,保存到mp3里隨身聽。“反波”的主筆飛豬就認為,播客帶來的就是更大更自由的廣播空間,傳統媒體在節目制作、內容和形式上也會受到一定的束縛,而播客完全就是彰顯個性的空間,更平民化、更原生態。博客網董事長方興東認為,音視頻表達形式的播客滿足了普通網民的表現欲望,也使網民真正成為網絡的主人,“將成為未來互聯網傳播的一個發展方向”。
有人認為,播客將會成為傳統廣播的終結者,但對于此種說法,“反波”二人組平客和飛豬卻不贊同,他們認為播客相比較傳統廣播而言,仍有不足,覆蓋面沒有那么廣,精力和資金都遠遠比不上,傳統傳媒們會在不斷地分離與融合之中逐漸找準自己的定位,形成互補的關系。
事實也的確如此,播客到底是傳統電臺的終結者還是救世主,還真沒個準數。看到播客對自己的挑戰,各傳統廣播并沒坐以待斃,而是紛紛實行“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美國的波士頓WGBH公共廣播電臺是最早做播客節目的廣播電臺之一,他們在去年9月推出了名為“早間報道”(Morning Stories)的播客節目,結果出乎意料地大受歡迎,播客聽眾增加了12000倍———從9月的5次下載暴增至11月的6萬次下載。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是較早推出播客節目的傳統廣播電臺。推出的播客節目“共享時刻”(Inourtime),雖然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測試公眾對傳統廣播的下載需求,但效果也是出人意料地好———去年11月就有7萬人次下載BBC四套的“共享時刻”節目。BBC嘗到甜頭,又在今年推出一檔名為“口水戰”播客節目,再次成功。
職場貼士:金融家J·B·富卡通過電話集中做生意,發了大財。他最重要的策略是在打電話之前把要說的話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