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rzzch.cn]報道:較之牛根生、潘剛這些乳業巨頭,張亮這個名字似乎有點陌生。而這位尚未被大眾熟識的北京商人上個月將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圣元國際成功送上了納斯達克,使其成為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食品企業。因其夫妻合計持有公司80%股份,張亮約6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無疑又造就了資本市場的一個財富神話。北京的一個早晨,張亮一改往日的低調,在其私宅中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講述其財富故事。
鐘情高端嬰幼兒奶粉
做奶粉,張亮并非科班出身,甚至有些偶然,但是當其選擇這個行業后,便再也沒有放棄。
張亮學法語出身。大學畢業后,不喜受拘束的張亮選擇了外企,去了一家法國貿易公司的中國辦事處。辦事處僅三人,法國老板和兩個中國人。不久,法國老板突然回國,另一個同事也去了法國圓留學夢,就剩下張亮。臨危受命的張亮,一下子成了公司的中國首代。年輕但不辱使命,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在上世紀80年代便拿了50萬元的年薪。有了一定基礎的張亮開始單飛,自己做中法貿易。不料,第一年利潤就上千萬元,這令張亮喜出望外。
有了第一桶金后,張亮決定自己做實業。在做貿易時,張亮接觸了嬰幼兒配方奶粉這一領域。當時,配方奶粉這個概念在國內尚屬于新鮮事物。看準時機的張亮創辦了圣元,當時為中法合資。
圣元起步很快。然而不幸的是,法國瘋牛病暴發,圣元奶粉因是法國進口產品,被勒令全國召回。這對剛剛成長起來的圣元無疑是滅頂之災。雪上加霜的是,張亮當時的合作伙伴看到這一局面帶著公司旗下80%的銷售人員“叛逃”,去黑龍江自建奶粉企業。受此重創的張亮并沒有放棄,重整隊伍從零做起。圣元依舊是圣元,只是這次張亮選擇了國產。
重新起航的張亮生意依舊艱難。2003年,圣元銷售額僅3億元左右。這一年,張亮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重金聘請優識營銷管理公司打理公司營銷業務。寶潔出身的穆兆曦帶領優識的營銷團隊空降圣元,張亮給了他們銷售部和市場部為期三年的“生殺大權”,優識則承諾三年后圣元銷售額突破10億元。
當年,在“阜陽奶粉事件”中圣元一下捐出100萬元,成為最早捐贈以及捐款額最大的奶粉公司。借此,圣元一下子名聲大噪,隨后營銷迅速跟上,一舉拿下了南方數個重要省份。
三年中,圣元完成了一個營銷神話。2004年,銷售額5億元;2005年,8.5億元;2006年,完成15億元的目標。完成承諾的優識成功退出圣元。
作為一個技術準入門檻并不高的行業,張亮認為奶粉企業拼的主要是品牌和管理。“配方奶粉中原料牛奶所占的比重只有35%,其余65%都是各種營養添加劑。”據張亮介紹,添加成分主要靠進口,且這些原料的生產已經被全球幾家大企業所壟斷。“大家都是從這幾家大企業買的,原料上差別不大。”張亮指出,各家奶粉的賣點不同,添加的營養元素就不同,造成成本上的差異,最終反映在奶粉的終端價格上。和國內一些乳品大腕先做低端再轉向高端的策略不同,圣元一開始就定位在高端。因為張亮認為:“老百姓對每個品牌都有心理定價,你添加了貴的原料,你這個牌子能不能賣出去?”
職場貼士:其實,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每當遇到那些不情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辦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動”來完成它:從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起,在自己的行事歷上用醒目的符號標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務均勻地分配在日程之內。
下一篇:面試考題:你要求多少底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李嘉誠拎包激發了我的斗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